
辰香散
CHEN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觀聚方》卷三引藍溪公定方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5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1%
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12%
心經 9%
腎經 9%
肺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辰香散方中包含香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適用於肝氣鬱結、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辰香散主治氣滯血瘀,症狀多為胸悶、心悸、腹脹、痛經等,香附能疏肝理氣,有助於解除氣滯血瘀,改善患者症狀。
- 調和脾胃: 香附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香附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辰香散中加入香附,除了理氣解鬱之外,也能起到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辰香散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二、解毒止痛: 硃砂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止痛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腫痛、毒蛇咬傷等。辰香散中加入硃砂,可以增強其解毒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香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證:氣滯上逆,寒熱頭痛。
- 氣滯上逆:指氣機鬱滯不暢,上衝逆亂,可能伴隨胸悶、脅脹、噯氣、嘔逆等症狀。
- 寒熱頭痛:此處「寒熱」可解為「陣發性」或「忽冷忽熱」之表證,亦可指氣機不調導致陰陽失和,外感或內傷皆可能引發頭痛。此方劑主治之頭痛,當屬氣鬱兼夾寒熱邪氣或氣血失調所致,非單純外感風寒或純虛證。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香附子(10錢)
- 性味歸經:辛、微苦、甘,平;歸肝、三焦經。
- 主要功效:
- 疏肝解鬱:針對「氣滯」核心病機,能通調肝氣鬱結,解除胸脅脹滿。
- 理氣寬中:降逆和胃,緩解上逆之氣(如嗳氣、嘔惡)。
- 通行十二經:香附為「氣病之總司」,能協調三焦氣機,間接調和陰陽寒熱。
2. 辰砂(3錢,即硃砂)
- 性味歸經:甘,微寒;歸心經。
- 主要功效:
- 鎮心安神:安定浮越之氣,兼治氣逆擾神所致心悸、煩躁。
- 清熱解毒:其寒性可制約氣鬱化熱之象,緩解「寒熱」中的熱勢。
- 引藥入心:頭痛與心肝火旺相關時,辰砂能引導藥力上達頭目。
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氣滯與上逆並治:
- 香附主調降氣機,解鬱疏肝,直接針對氣滯本因;辰砂鎮攝浮陽,防止氣逆上衝頭目。二者一疏一鎮,形成動靜相濟的調氣結構。
寒熱頭痛之調和:
- 寒熱可能是氣機紊亂後,陰陽不相順接的表現。香附辛平能散鬱結,辰砂微寒可清鬱熱,二者協同調節氣血陰陽,間接緩解頭痛。
劑量比例意義:
- 香附量遠大於辰砂(10:3),凸顯「以調氣為主,鎮靜為輔」的方義。氣機通暢則逆自平,寒熱隨之而解,符合「治病求本」原則。
總結
此方簡潔峻猛,針對「氣滯—上逆—寒熱頭痛」的病理鏈條:
- 香附為君,開鬱散滯,從根源解除氣機壅塞;
- 辰砂為佐使,鎮降浮火,兼防氣鬱化熱。
全方體現「調氣為先,標本兼顧」的治法,適用於肝鬱氣滯、氣逆擾竅之實證頭痛,尤以情緒誘發或伴隨胸悶煩躁者為宜。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10錢,辰砂3錢。
上為末。
白湯攪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辰香散, 出處:《觀聚方》卷三引藍溪公定方。 組成:香附子10錢,辰砂3錢。 主治:氣滯上逆,寒熱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