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丹

竹茹丹

ZHU R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5%
脾經 23%
胃經 17%
心經 11%
膽經 5%
肝經 5%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竹茹丹中含有竹茹,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清熱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化痰、止嘔降逆之效。對於因熱邪犯胃、痰熱阻肺所致的嘔吐、乾嘔、咳嗽等症狀,竹茹能有效清熱化痰,止嘔降逆。

二、 保護胃黏膜: 竹茹具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可以緩解胃部炎症,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對於胃熱、胃痛、胃潰瘍等症狀,竹茹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竹茹在竹茹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地發揮其清熱止嘔、保護胃黏膜的功效,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竹茹丹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肺止咳: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竹茹則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善於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增強清肺止咳之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
  2. 和胃降逆: 枇杷葉還能和胃降逆,緩解因胃熱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竹茹亦有降逆止嘔的作用,二者配合,共同起到和胃降逆的效果。

因此,竹茹丹中加入枇杷葉,既能增強清肺止咳的功效,又能和胃降逆,更全面地解決肺熱咳嗽、痰多粘稠、胃熱嘔吐等病症。

竹茹丹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人參這一珍貴中藥材。人參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補氣之聖品,在中醫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中醫理論,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夠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在竹茹丹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發揮其補益作用,特別是對於體虛乏力、氣短懶言、食少便溏等症狀的改善有著顯著效果。

此外,人參還能協調方中其他藥物的功效,增強整體治療效果。竹茹本身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作用,與人參相配伍,既可增強療效,又能避免單用人參可能導致的溫燥之弊。總體而言,人參在竹茹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通過精妙的配伍達到治療疾病、調理身體的目的。

竹茹丹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功效: 竹茹性寒,善於清熱止咳,但對於痰熱壅盛所致的咳嗽,單用竹茹效果有限。而半夏性溫,燥濕化痰,能助竹茹清熱化痰,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兩者合用,一寒一溫,相輔相成,使止咳化痰效果更加顯著。
  2. 緩解半夏毒性,增強安全係數: 半夏性溫,具有一定毒性,服用過量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竹茹性寒,能緩解半夏的溫燥之性,降低其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竹茹丹方劑中包含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竹茹性寒,善於清熱化痰,而紫菀性溫,能燥濕化痰,兩者合用,一寒一溫,寒能制熱,溫能助寒,相輔相成,清熱化痰效果更顯著。
  2. 宣肺止咳: 竹茹能清肺熱,降氣止咳,紫菀則能宣肺開竅,止咳化痰,兩者共同作用,既能清熱降氣,又能宣肺止咳,對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竹茹丹的組成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天南星在中醫藥中具有獨特的性質和功效。天南星味苦、辛,性寒,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止痛的作用。竹茹丹主要用於治療痰火內擾引起的頭痛、咳嗽等症狀,而天南星能有效地清理體內的痰濕,從而改善這些症狀。此外,天南星在《本草綱目》中就被記載為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協同其他藥材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其配伍能增強竹茹丹的化痰止咳效果,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由濕熱引起的各類病症。值得注意的是,天南星的使用需要謹慎,必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因其毒性而造成的不良反應。總的來說,天南星的納入,是基於其在體內濕氣和痰邪清除方面的重要角色,為竹茹丹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竹茹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專治「小兒喘」,為針對小兒氣逆痰阻、肺氣不宣所致喘促的調理方。小兒臟腑嬌嫩,肺氣易虛,若外感風寒或痰熱內蘊,常致肺失肅降而發喘。竹茹丹以化痰降逆、益氣宣肺為核心,透過溫和之劑調和氣機,緩解喘息。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竹茹、枇杷葉

  • 竹茹性甘微寒,善清熱化痰、除煩止嘔,能疏通肺絡痰滯,緩解痰熱壅肺之喘。
  • 枇杷葉苦平,專入肺胃,降氣化痰,與竹茹協同增強肅肺之力,主治氣逆咳喘。

2. 臣藥:半夏、天南星

  •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咳,針對痰濕壅塞之喘,透過「湯浸7次」減其毒性,存其化痰之效。
  • 天南星(炮製後)辛溫,擅祛風痰、開泄肺氣,炮製後毒性大減,與半夏共化痰濁,解肺氣閉鬱。

3. 佐藥:紫菀、人參

  • 紫菀辛甘溫潤,潤肺下氣,化痰兼防燥藥傷津,適合小兒痰中帶燥之症。
  • 人參甘微溫,益氣補肺,扶助正氣,針對小兒肺氣虛弱之本,助肺司呼吸之職。

4. 使藥:生薑汁、生薑湯

  • 生薑汁和藥為丸,取其辛散之力,既可協同半夏、南星化痰,又能製約南星殘餘毒性。
  • 生薑湯送服,增強溫肺散寒、和中止嘔之效,引藥力直達肺胃。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化痰降氣」為主軸,佐以「益氣潤肺」,標本兼治:

  • 攻邪:竹茹、枇杷葉清降痰熱,半夏、南星燥濕祛痰,直接化解痰濁壅肺之病機。
  • 扶正:人參補益肺氣,紫菀潤肺防燥,兼顧小兒正氣不足與燥熱傷津之虞。
  • 調和:生薑貫穿全程,既助藥力,又調和寒溫,確保方劑平和適合小兒體質。

透過諸藥協同,使痰消氣順、肺得宣降,喘息自平。

傳統服藥法


竹茹半兩,枇杷葉半兩,人參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次),紫菀半兩,天南星(炮)半兩。
通肺。
上為細末,生薑汁和,如黍米大。
每服10粒,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茹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七引《醫方妙選》。 組成:竹茹半兩,枇杷葉半兩,人參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次),紫菀半兩,天南星(炮)半兩。 主治:通肺。主治:小兒喘。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