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蹄子湯

豬蹄子湯

ZHU TI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6%
胃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5%
心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膽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蹄子湯」方劑中並不會包含「豬牙皁」。「豬牙皁」是一種植物,其根部可入藥,但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消腫止痛,並非用於製作「豬蹄子湯」。

「豬蹄子湯」的組成主要以豬蹄、當歸、黃芪、川芎等藥材為主,用於滋補氣血、強健筋骨,與「豬牙皁」的藥性及功效並不相符。因此,方劑中不會出現「豬牙皁」。

中藥方劑中並不會加入「麻黃」於「豬蹄子湯」中。

「麻黃」屬於發汗解表藥,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外感風寒、咳嗽氣喘、水腫等症狀。

「豬蹄子湯」則屬於補益類藥膳,以豬蹄為主要食材,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活血、美容養顏的功效。主要用於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皮膚乾燥等症狀。

兩者功效截然不同,藥性也並不相符,因此,中藥方劑中不會將「麻黃」加入「豬蹄子湯」中。

豬蹄子湯加入防風,主要針對兩個方面:

  1. 補虛潤燥: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之效。豬蹄則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補虛強壯之效。二者結合,可滋陰潤燥,補虛強壯,適用於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症,以及體虛乏力、皮膚乾燥等症。
  2. 活血通絡: 防風亦有活血通絡之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豬蹄子富含膠原蛋白,可促進軟骨和韌帶的生長,有助於改善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二者結合,可有效緩解風濕痹痛等症狀。

豬蹄子湯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豬蹄性甘溫,補血滋陰,而連翹性寒,可解熱毒。二者搭配,可平衡藥性,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若豬蹄湯因加入其他藥材而出現熱毒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連翹便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熱毒蔓延。同時,連翹也能幫助活血化瘀,促進豬蹄中的膠原蛋白更好地吸收,增強其滋補效果。

豬蹄子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利用其滋陰涼血的功效。

豬蹄性甘鹹,溫補,有補血、通乳、強筋健骨的功效,但性偏溫燥,容易上火。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加入生地黃,可以平衡豬蹄的溫燥之性,避免過於燥熱,同時也能起到滋陰降火、涼血解毒的作用,使湯品更加平和,適合各種人羣食用。

豬蹄子湯中加入芒硝,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軟化筋骨: 芒硝性寒,具有軟化筋骨、消腫止痛的功效。豬蹄子富含膠原蛋白,但亦有韌性不易消化,加入芒硝能軟化其筋骨,使湯汁更易吸收,有助於改善筋骨疼痛、關節僵硬等問題。

二、利水消腫: 芒硝有瀉下通便、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因水腫而引起的關節腫脹,如風濕性關節炎等,有緩解作用。

豬蹄子湯加入土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去濕排毒:豬蹄子性溫,滋補強壯,但亦易於積熱。土茯苓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尿的功效,可中和豬蹄子的溫熱之性,避免過於滋補而導致上火,同時能去除體內濕熱,達到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2. 美容養顏:土茯苓具有美白、祛斑的作用,搭配豬蹄子富含膠原蛋白,共同作用於皮膚,可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使肌膚更顯光滑細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蹄子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楊梅漏」,即中醫所述之楊梅瘡(梅毒)晚期所生之潰瘍或瘻管,屬風毒濕熱蘊結、腐蝕肌膚所致。古人認為,此類頑疾需以解毒透邪、活血生肌為治則,而豬蹄子湯結合內服與食療,透過藥食同源之理,達到祛毒斂瘡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雄豬前蹄

    • 性甘鹹平,傳統用於補虛生肌、潤膚通絡。本方取其膠質豐富之特性,助藥力滲透瘡毒,兼養患處陰血,促進瘡口修復。
  2. 解毒透邪藥組

    • 土茯苓(君藥):重用四兩,為治楊梅瘡要藥,清熱解毒、利濕通絡,專克風毒濕熱。
    • 牙皂:辛溫走竄,去皮弦炒後減其峻烈,能祛風痰、破結消腫,助開泄皮膚腠理之毒。
    • 連翹:清熱散結,解毒消癰,與土茯苓協同增強清解梅毒之效。
  3. 發表祛風藥組

    • 麻黃、防風:辛溫發散,開皮毛腠理,令內蘊風毒外透。麻黃宣肺氣以通水道,防風祛風勝濕,合用以導邪外出。
  4. 涼血養陰藥

    • 地黃:滋陰涼血,防風藥辛燥傷陰,兼解血分鬱熱。
  5. 軟堅瀉下藥

    • 牙消(芒硝):少量用之以軟堅散結,瀉熱通便,使毒邪從二便分消。

全方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以土茯苓為君清解濕毒,豬蹄補益為佐,祛邪不傷正。
  • 表裡分消:麻黃、防風從表發散,牙消從裡通泄,土茯苓、連翹直清濕熱毒邪。
  • 藥食並用:湯劑與豬蹄同食,既可引藥達病所,又能滋養局部潰瘍。

推論機理
此方針對「楊梅漏」濕毒深伏、瘡久不斂之病機,透過內服藥湯與食療結合,一方面宣散風毒、清利濕熱,另一方面以豬蹄膠質滋養潰瘍,促進組織修復。古人強調「半月痊癒」,可能與持續服藥以漸消積毒、改善局部氣血有關。

傳統服藥法


牙皂(去皮弦,炒)3分,麻黃3分,防風3分,連翹3分,地黃3分,牙消1分半,土茯苓4兩,雄豬前蹄1只。
水3碗,同藥煮熟。聽食,湯亦盡吃,半月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蹄子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因此,在服用豬蹄子湯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豬蹄子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牙皂(去皮弦,炒)3分,麻黃3分,防風3分,連翹3分,地黃3分,牙消1分半,土茯苓4兩,雄豬前蹄1隻。 主治:楊梅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