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雀丸
ZHU QU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一引蘇韬光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熱 (4.75)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1%
腎經 9%
胃經 9%
膽經 9%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朱雀丸方劑中包含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寧心的功效。朱雀丸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茯神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精神緊張、焦慮不安,改善睡眠質量。
- 健脾益氣:茯神亦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朱雀丸中常與其他健脾藥物搭配,共同改善患者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從而更好地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朱雀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陽,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陽助陽,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腹痛、腸鳴等症狀,沉香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改善腸胃功能。
- 降逆止嘔,安神定志: 沉香還能降逆止嘔,安神定志,對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噁心,以及心神不安、失眠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沉香在朱雀丸中發揮着溫陽助陽、行氣止痛、降逆止嘔、安神定志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雀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朱雀丸出自古代醫籍,主治「心腎不交」所致諸症,如心悸怔忡、健忘、心神不寧,以及「火不下降」引起之虛性亢奮(如肢體振跳)。此證多因腎陰虧虛,不能上濟心火,導致心陽浮越、神志不守。方中茯神、沈香相配,一者安神定志,一者引火歸元,共奏「養心安神,消陰火」之效。《證治寶鑒》增入朱砂,更強其鎮靜安神之力,適於兼見煩躁不安者。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茯神(去皮)
- 性味甘淡平,歸心、脾經,專於寧心安神。
- 「去皮」取其純粹,增強入心之效。茯神為茯苓抱木而生,其安神之力優於茯苓,尤善治心虛驚悸、魂魄不寧。
- 作用原理:透過健脾滲濕,使水濕不凌心,同時直接安定心神,調和氣血。
沈香
- 性味辛苦溫,歸腎、脾、胃經,質重沉降。
- 功能納氣歸腎、引火下行,適用於虛火上浮之證。其芳香辛散之性,又能疏通氣機,防茯神過補致滯。
- 作用原理:沈香將上越之火下引至腎,與茯神協同形成「心腎相交」之勢,解決「火不下降」之病機。
煉蜜為丸
- 蜂蜜甘緩補中,兼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持久緩釋,尤其適於需長期調理之心腎不交證。
人參湯送服
- 人參大補元氣,助茯神益心氣、沈香固腎氣,並增強整體氣化功能,推動心腎相交。
綜論與邏輯推導
朱雀丸之設計,體現「交通心腎」之經典治法:
- 茯神安定心神,治標以緩心悸健忘;
- 沈香引火歸元,治本以調節陰陽升降。
- 若有朱砂加入,則直接鎮攝浮火,標本兼顧。
全方著眼於「陰火」(虛火)上擾、心腎不交之核心病機,通過「降火—安神—補氣」三層次作用,使心火下交於腎,腎水上濟於心,恢復陰陽平衡。此方簡潔而理法明晰,反映古代醫家對心腎關係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茯神2兩(去皮),沈香半兩。
消陰火,全心氣,養心安神。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30丸,食後人參湯送下。
《證治寶鑒》引本方有朱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朱雀丸, 出處:《百一》卷一引蘇韬光方。 組成:茯神2兩(去皮),沉香半兩。 主治:消陰火,全心氣,養心安神。主治:心腎不交,心悸怔忡,健忘,火不下降,時有振跳。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