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鎖匙

銀鎖匙

YIN SUO SH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5%
脾經 12%
大腸經 11%
心經 10%
胃經 9%
膀胱經 6%
肺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銀鎖匙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燥濕止癢之效。銀鎖匙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可有效去除濕氣,減輕皮膚炎症,達到止癢效果。
  2. 收斂止血: 白礬亦有收斂止血之功,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銀鎖匙方劑中,白礬的加入有助於緩解皮膚破損,加快癒合速度。

總之,白礬在銀鎖匙方劑中發揮著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促進傷口癒合。

銀鎖匙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 銀鎖匙方劑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胸痛、咳喘等症。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解除寒凝氣滯,改善胸痛、咳喘等症狀。

二、助藥力: 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性質偏寒涼,乾薑的溫性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使藥力溫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同時,乾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功效。

銀鎖匙方劑中包含蓮鬚,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蓮鬚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效。其清熱利濕作用可有效祛除濕熱,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止血安神:蓮鬚還具有一定的止血安神功效。其涼血止血作用可有效治療因血熱妄行所致的鼻衄、咯血等症狀;其安神作用可有效緩解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銀鎖匙方劑中加入蓮鬚,可以發揮其清熱利濕、止血安神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銀鎖匙」方劑中加入「粟糠」,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 粟糠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2. 健脾和胃: 粟糠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食慾。

因此,「銀鎖匙」方劑中加入粟糠,可以起到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銀鎖匙方劑中包含五倍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止咳化痰的作用。五倍子為蓼科植物五倍子樹的蟲癭,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止咳化痰、止瀉止血之功效。

在銀鎖匙方劑中,五倍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針對咳嗽、咯痰、腹瀉等症狀,發揮收斂止瀉、止咳化痰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鎖匙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久瀉」,針對脾胃虛弱、瀉痢日久不癒之證。久瀉多因脾陽不足、運化失職,或腸道滑脫不固所致,傳統以收澀止瀉、溫脾固腸為治療原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枯礬(1兩)

    • 性味酸澀寒,具強力收斂止血、固澀止瀉之效。
    • 針對久瀉腸滑,能燥濕斂腸,減少水瀉。
  2. 玄米(1兩)

    • 即陳倉米,甘平入脾胃,能和中益氣、健脾止瀉。
    • 用於久瀉後胃氣虛弱,輔助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3. 煨乾薑(5錢)

    • 辛熱溫中,散寒止瀉,專治脾胃虛寒。
    • 與收澀藥配伍,既可溫陽化濕,又能防止過度澀滯。
  4. 蓮須(5錢)

    • 甘澀平,固腎澀精,兼能止瀉。
    • 針對小兒久瀉可能伴隨的腎氣不固,增強下焦收攝之力。
  5. 粟殼(炮製,5錢)

    • 即罌粟殼,苦澀平,為強效鎮痛止瀉藥。
    • 炮製後毒性降低,專用於久痢滑脫不禁,直接抑制腸道過度蠕動。
  6. 五倍子(2錢)

    • 酸澀寒,收斂止瀉兼殺菌,尤善固脫。
    • 與枯礬協同,增強澀腸效果,並輕微抑菌以防滯邪。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

此方以「收澀固脫」為核心,結合「溫中健脾」之法:

  • 澀腸:枯礬、粟殼、五倍子直接收斂腸道,減少瀉下。
  • 溫脾:煨乾薑、玄米溫補脾胃,解決久瀉之虛寒本源。
  • 固腎:蓮須輕調下焦,防久瀉傷及腎氣。
    整體形成標本兼治之結構,然重用收澀,故適用於純虛無實邪之久瀉,若初期濕熱未清則不宜。

四、現代應用推論

從藥理看,本方可能適用於:

  • 慢性腸炎、非感染性腹瀉(如脾虛型腹瀉)。
  • 藥物組合偏向抑制腸道分泌與蠕動,佐以溫養,符合「虛寒滑脫」的病機。

傳統服藥法


枯礬1兩,玄米1兩,煨乾薑5錢,蓮須5錢,粟殼(炮,去皮筋)5錢,五倍子2錢。
止瀉。
上為末。
每服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小毒,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銀鎖匙, 出處:《外科百效》卷二。 組成:天花粉2兩,薄荷葉2兩。 主治:喉風,心煩口燒作渴。

銀鎖匙, 出處:《玉鑰》卷上。 組成:天花粉8分,玄參1錢。 主治:止煩渴,退口燒。主治:喉風。

銀鎖匙, 出處:《喉科秘訣》卷下。 組成:老竺黃5分,白礬3分,硼砂1錢,麝香5錢,牙皂角1分,冰片5厘。 主治:喉風。

銀鎖匙, 出處:《慈幼新書》卷六。 組成:枯礬1兩,玄米1兩,煨乾薑5錢,蓮須5錢,粟殼(炮,去皮筋)5錢,五倍子2錢。 主治:止瀉。主治:小兒久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