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黃芩湯

YIN CHEN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肝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1%
脾經 7%
大腸經 7%
三焦經 7%
膽經 7%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黃芩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茵陳蒿清熱利濕之效: 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尤其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發熱、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茵陳蒿與黃芩相配,相輔相成: 黃芩苦寒,善於清熱燥濕,並能瀉火解毒。茵陳蒿則偏於利濕退黃,兩者合用,一清熱燥濕,一利濕退黃,相輔相成,更能增強清熱利濕之效。

茵陳黃芩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含了茵陳蒿、黃芩等清熱利濕、退黃的草藥。在茵陳黃芩湯的配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取其苦寒之性質,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腸去積的功效。

大黃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毒素與濕熱。在茵陳黃芩湯中,大黃與茵陳、黃芩相輔相成,一方面增強了整體方劑清熱利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通過瀉下功能加速了濕熱邪氣的排出,使黃疸得以迅速消退。

此外,大黃還有助於改善肝膽功能,對於黃疸患者而言,能夠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恢復肝臟正常的代謝機能。因此,在茵陳黃芩湯中加入大黃,是為了綜合調理身體,達到既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茵陳黃芩湯是一張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的經典方劑,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該方由茵陳蒿、黃芩等多種草藥配伍而成。然而,在一些版本的茵陳黃芩湯組成中加入了麥門冬這一味藥材。麥門冬性寒味甘,歸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清心除煩的功效。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黃疸不僅是肝膽濕熱所致,還可能伴有陰虛內熱的情況,尤其是在慢性黃疸或黃疸恢復期,患者往往出現陰液虧虛的症狀。

因此,在茵陳黃芩湯中加入麥門冬,能夠起到滋補陰液的作用,既可協同茵陳和黃芩清利濕熱,又可以防止清熱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害陰液,確保治療過程中的陰陽平衡。這種加減變化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和個體化治療原則,使得茵陳黃芩湯能更全面地應對不同患者的具體病情,提高治療效果。

茵陳黃芩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退黃:梔子苦寒,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可與茵陳、黃芩相輔相成,增強清熱利濕之力,有效治療濕熱黃疸,達到退黃、止渴的功效。
  2. 解毒止痛:梔子亦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脅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茵陳黃芩湯的療效。

茵陳黃芩湯並非包含青黛,而是由茵陳蒿、黃芩、柴胡、梔子、大黃、甘草等六味藥組成。青黛通常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而茵陳黃芩湯主要針對濕熱黃疸,故不需加入青黛。

若方劑中需加入青黛,則可能是因病人出現濕熱蘊結,熱毒熾盛的症狀,例如黃疸加重,皮膚瘙癢等,此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入青黛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茵陳黃芩湯為清熱利濕、退黃之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其組成包括茵陳蒿、黃芩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升麻這一成分,其意涵頗深。升麻性味辛、微甘,歸肺、脾、胃經,功能解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在茵陳黃芩湯中,升麻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利用其解表透疹的功效,有助於濕熱之邪從皮毛而散,促進濕熱排出體外;二是升麻能夠提升人體的正氣,對於黃疸患者因濕熱困脾導致的脾胃氣虛有一定的輔助調理作用,使患者精神振作,食欲改善。總體而言,升麻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增強整體療效,還兼顧了病人的體質調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兼顧標本的治療原則。

茵陳黃芩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 茵陳擅長清熱利濕,黃芩則以苦寒之性,清熱瀉火,兩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清除濕熱,並抑制其蔓延。
  2. 解毒止痛: 黃芩具有解毒作用,可清除濕熱所致的毒素,而茵陳則可緩解濕熱引起的疼痛。兩者合用,可有效地緩解濕熱所致的腹痛、發熱等症狀。

總之,黃芩的加入,使茵陳黃芩湯的清熱燥濕、解毒止痛功效更加顯著,並能更好地治療濕熱所致的疾病。

主治功效


茵陳黃芩湯,丹溪心法名方之一,出自金元四大家朱丹溪著作的《丹溪心法》,是清熱利濕瀉火的代表方,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之效,具有退黃、清熱、利水滲濕、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

青黛: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常被用於治療溫毒發斑、產後熱痢下重、吐血、咯血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青黛中的蒽醌類化合物具有清熱解毒、降溫除火之效;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涼血止血、斂瘡生肌之功。另外,青黛還能解毒除熱,消腫止痛,緩解疼痛。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茵陳黃芩湯組成中草藥皆為清熱解毒之要藥,合用具有增強利濕退黃之功。茵陳蒿退黃、青黛清熱解毒,均為清熱退黃要藥。茵陳蒿偏於清退濕黃,青黛偏於清熱解毒。梔子、黃芩、升麻、大黃均為清熱解毒藥,其中梔子、黃芩、大黃清熱燥濕之力較強,升麻發散透疹之力較強。麥門冬清熱養陰,用於防止清熱解毒藥傷津耗陰。此方共奏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適用於濕熱交織之邪熱壅肺,症見身熱、心煩、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祕結、舌苔黃膩等熱黃症候。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4兩,大黃(蒸過)4兩,生麥門冬(去心)4兩,梔子仁4兩,青黛3分,升麻3分,黃芩(去黑心)2兩。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下芒消末半錢匕,更煎1-2沸,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濕熱內蘊所致的黃疸,症見面色萎黃,目睛發黃,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弦滑。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語言前後顛倒錯亂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組成:茵陳蒿4兩,大黃(蒸過)4兩,生麥門冬(去心)4兩,梔子仁4兩,青黛3分,升麻3分,黃芩(去黑心)2兩。 主治:時氣面黃,腹堅氣急,言語錯亂。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