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紅油散

一味紅油散

YI WEI HONG Y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味紅油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大棗,可起到健脾益胃,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2. 緩和藥性: 部分藥材性偏寒涼,加入大棗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性,使其更易於人體接受,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負擔,提高用藥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味紅油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唇上生羊須疳瘡」,屬中醫外科瘡瘍範疇。「羊須疳瘡」為古病名,多發於口唇周圍或鬚鬢部位,症見局部紅腫、潰爛流膿,或伴瘙癢疼痛,其病機可能與濕熱蘊結、毒邪上攻有關。方中以紅棗外用,藉其「煅存性」(炭化)後收斂止血、拔毒生肌之性,配合麻油潤膚消炎,共奏祛腐斂瘡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紅棗(煅存性)

    • 紅棗生用甘溫補脾,然「煅存性」後質地疏鬆,吸附力增,其炭化成分能吸附瘡面滲液,促進腐肉脫落。古籍如《本草綱目》載棗炭可「調脾胃虛冷、腸澼」,外用則取其燥濕收斂之能。
    • 現代觀點推測,煅後紅棗含碳化物,或具輕微抗菌作用,且有助於瘡口癒合。
  2. 麻油調敷

    • 麻油性涼質潤,能清熱解毒、緩解局部炎症。《醫宗金鑒》多載麻油調膏治熱瘡,其油脂特性可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刺激,兼具軟堅潤燥之效。
    • 與煅紅棗配伍,一收一潤,既能拔毒又不致過於乾燥,符合中醫「去腐生新」治療原則。

邏輯與實用推斷
此方設計簡約而針對性強,推測其適用於輕度熱毒型瘡瘍。紅棗煅後減甘膩之性,轉為局部斂瘡;麻油調敷可緩解煅炭的刺激性,兼助藥粉黏附。整體體現「簡、便、效」的傳統外治思路,符合古代瘡瘍「煅炭拔毒」的常見手法。

傳統服藥法


紅棗不拘多少。
瓦上煅存性,為細末。
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味紅油散,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紅棗不拘多少。 主治:唇上生羊須疳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