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乾膏

夜乾膏

YE QIA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膀胱經 11%
腎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夜乾膏方劑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其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以治療夜間盜汗、虛煩不寐等症狀。

防己味苦辛,性寒,入膀胱經。其性寒涼,可清熱解毒,並能祛除濕邪,利水消腫,有效改善夜間盜汗症狀。同時,防己還具有鎮靜安神作用,有助於改善虛煩不寐,提升睡眠質量。

因此,夜乾膏方劑中加入防己,可以有效針對夜間盜汗、虛煩不寐等症狀,達到改善睡眠、恢復健康的功效。

夜乾膏中加入升麻,主要是利用其 疏散風熱、升陽舉陷 的功效。夜間盜汗,常因風熱入營,或脾氣虛弱,營氣不固所致。升麻性味辛涼,能疏散風邪,清熱解毒,並可升舉陽氣,固護營衛

因此,夜乾膏中加入升麻,可清解體內風熱,同時提升陽氣,使營氣固守,從而達到止汗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夜乾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熱毒腫結赤」,意指因風熱邪毒鬱結肌表,壅滯氣血而發之紅腫熱痛病症,常見於皮膚癰腫、丹毒或關節腫痛等證。其用藥外摩患處,直接作用於局部,旨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兼以疏風通絡。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夜乾(射干):苦寒降泄,善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為方中君藥。《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此處取其涼血散結之力,針對熱毒鬱結之病機。
  2. 常陸(商陸):辛平有毒,外用能逐水消腫、散結解毒。《本草綱目》謂其「煎湯浴風疹,搗塗癰腫」,此方以其為輔,加強通利消散腫結之效。煎至焦黃可減其毒性,存其外用逐瘀之功。
  3. 防己:苦辛性寒,長於祛風濕、清熱止痛。《名醫別錄》稱其「療水腫風腫」,此處助射干清熱,兼通絡止痛,針對風熱痺阻之證。
  4. 升麻:甘辛微寒,既升散鬱火,又解熱毒。《珍珠囊》載其「散陽明風邪,解肌肉間風熱」,此方取其透邪外出之性,助他藥使熱毒從表而解。
  5. 豬膏:為賦形之劑,性潤能軟堅潤燥,使藥力緩釋於患處,兼護膚防皴裂。

全方配伍邏輯:

  • 清解與透散並行:射干、防己清熱解毒,商陸破結,升麻透散邪毒,構成「清內透外」之勢。
  • 趨毒外出:升麻之升提與商陸之逐泄相合,引熱毒從肌表消散;豬膏為媒介,使藥效深透而不傷正。
  • 動靜結合:射干、商陸性峻為動,防己、升麻調氣為靜,共奏消腫止痛之功。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針對風熱毒邪壅滯之病位淺、病勢急,採用外摩直達病所,避開內服毒性,顯古人用藥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夜乾2兩,常陸(切)1升,防己4兩,升麻3兩。
上切。
以豬膏3升,微火煎常陸稍焦黃,絞去滓。以摩病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夜乾膏, 出處:《醫心方》卷十六引《集驗方》。 組成:夜乾2兩,常陸(切)1升,防己4兩,升麻3兩。 主治:風熱毒腫結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