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車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疼痛: 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鎮痛、解痙的作用。牛車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白芍可以緩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並舒緩肌肉痙攣。
- 調和氣血: 白芍還有養血柔肝、和血止痛的功效。跌打損傷往往會導致氣血瘀滯,而白芍可以幫助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芍在牛車散中發揮著鎮痛、解痙、和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各種症狀。
牛車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利水消腫: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利水消腫之效,有助於改善肢體麻木、疼痛、水腫等症狀,與牛車散整體的通絡止痛、利水消腫功效相輔相成。
- 引藥下行:川牛膝入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藥物有效地引導至下焦,針對腰膝疼痛、水腫等下半身疾病,發揮更佳的療效。
牛車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濕疹、皮膚瘙癢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抑菌止癢: 黃柏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致病菌生長,並能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黃柏在牛車散中,可發揮清熱燥濕、抑菌止癢的作用,幫助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皮膚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車散」主治功效分析
「牛車散」出自《辨證錄》,其組成包含白芍、川牛膝、黃柏及車前子(《醫學集成》則以車前仁取代)。此方劑主要針對婦女帶下病症,特別是赤帶及黑帶,其治療原理深具巧思。
主治病症:
《辨證錄》中明確指出,牛車散可用於治療帶下色黑,甚則如墨汁,氣味腥臭的病症。此症狀常被誤認為是下寒所致,實則為火熱之極的表現。患者會伴隨腹痛,小便時如刀割,陰門腫脹,面色潮紅等症狀。久病則可見黃瘦、飲食過量但仍覺口渴,飲水能暫時緩解不適。此類症狀實為命門之火、膀胱三焦之火及胃火相合,四火同煎,導致病體熬乾成炭色,形成黑帶。
《醫學集成》則將牛車散列為治療赤帶的方劑之一。這表明牛車散的應用範圍不侷限於黑帶,亦可處理赤帶等帶下病症。
治療原理:
此方之妙在於「清熱」與「養血」並用,而非單純的寒涼清熱。
- 白芍: 藥理功效為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柔肝解毒。在此方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是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滯。正如《辨證錄》所言,「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得舒,自不去克脾土,是補肝正所以扶脾」。肝氣疏泄,則能避免肝木橫逆而克脾土,達到間接健脾的目的。這體現了中醫「見肝之病,當先實脾」的理論。
- 川牛膝: 具有活血通經、利尿消腫、引火歸元的功效。牛膝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達。其引火歸元之功,能將上浮的火熱之邪引導下行,從小便排出,有助於改善因火熱積聚而引起的帶下問題。
- 黃柏: 以清熱燥濕、退虛熱、利尿止瀉見長。針對帶下病,黃柏能清利濕熱,改善因濕熱下注導致的帶下問題。其退虛熱之功,則可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虛熱表現。
- 車前子/車前仁: 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與牛膝同用,能加強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濕邪,緩解帶下問題。
整體分析:
牛車散的配伍精巧,白芍養血柔肝以治本,川牛膝活血引火以導邪,黃柏清熱燥濕以除邪,車前子/車前仁利水滲濕以助排邪。此方非一味苦寒清熱,而是以養血為基礎,配合疏通經絡、清利濕熱,從而達到治療帶下病的目的。其治療思路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及辨證施治的精髓。針對帶下色黑、火熱之極的病症,此方能達到標本兼顧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牛膝1兩,前仁3錢,黃柏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牛車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牛車散,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白芍1兩,牛膝1兩,前仁3錢,黃柏2錢。 主治:赤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