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石散

乳石散

RU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石散中包含乳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石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二、 引導藥力,促進藥效: 乳香氣味芳香,可引導藥力直達病竈,促進藥效發揮。乳石散中包含多種藥材,乳香的加入,可以協調各藥材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石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乳石散主治「血淋及五淋等」,即泌尿系統之淋證,尤以小便帶血(血淋)為關鍵適應症。「五淋」泛指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勞淋,多與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或腎虛膀胱熱有關。本方以研末外敷或乾貼,通過局部收斂、止血、清熱利濕之效,緩解淋證所致疼痛、出血及瘡瘍。

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分析

  1. 花乳石(研)

    • 性味酸澀平,傳統用於止血化瘀。其礦物質結構能吸附滲出物,促進創面收斂。
  2. 赤石脂(研)

    • 甘酸澀溫,主收斂止血、生肌斂瘡。與花乳石協同增強止血作用,適用於血淋之黏膜損傷。
  3. 滑石(研)

    • 甘淡寒,清熱利濕通淋,導濕熱從小便而出。針對淋證濕熱之本,緩解小便澀痛。
  4. 爐甘石(研)

    • 甘平,解毒收濕、止癢斂瘡。外敷可減輕局部炎症,促進瘡口癒合。
  5. 密陀僧(研)

    • 鹹辛平,燥濕殺蟲、收斂防腐。助赤石脂、花乳石加強止血生肌之效,兼防感染。
  6. 乳香(研)

    • 辛苦溫,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少量用之可調和諸收斂藥之壅滯,改善瘀滯疼痛。

配伍邏輯與可能功效

全方以礦物藥為主體,強調「收斂止血」與「清熱利濕」並行:

  • 收斂固澀:花乳石、赤石脂、密陀僧直接收縮血管、減少滲出,適用於血淋出血或瘡瘍破潰。
  • 利濕通淋:滑石引濕熱下行,爐甘石輔佐清解局部濕毒,標本兼顧。
  • 止痛生肌:乳香活血行氣,防止礦物藥過於凝滯,促進組織修復。

外敷法使藥效直達病所,未破者醋調可加強滲透,已破者乾貼避免刺激,符合中醫「辨證用藥」與「局部治療」思維。推測其可能通過礦物成分的收斂抑菌作用,改善泌尿黏膜炎症及出血狀態。

傳統服藥法


花乳石(研)半兩,赤石脂(研)半兩,滑石(研)半兩,爐甘石(研)半兩,密陀僧(研)半兩,乳香(研)1分。
上為細散。
未破者,醋調敷之;已破者,即乾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軟性下疳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咳嗽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乳石散, 出處:《得效》卷八。 組成:乳香(中夾石者)。 主治:血淋及五淋等。

乳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神效方》。 組成:浮海石(燒紅醋淬數次)2錢,金銀花1錢。 主治:疳瘡久不癒者。

乳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組成:花乳石(研)半兩,赤石脂(研)半兩,滑石(研)半兩,爐甘石(研)半兩,密陀僧(研)半兩,乳香(研)1分。 主治:腦疽初生,如黃枳實,破後如盞底,深半寸許。

乳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鍾乳粉半兩,款冬花(去梗)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研)1兩,桂(去粗皮)1兩,栝樓1枚(去皮子,用肉),白礬(枯)半兩,不蛀皂莢1挺(炙,去皮子。以上3味同杵爛,新瓦上攤,曬乾)。 主治:久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