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首烏洗湯
HE SHOU WU X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腎經 33%
心經 33%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何首烏洗湯」方劑中包含「何首烏」,原因如下:
- 補益肝腎,烏髮黑鬚:何首烏性味甘苦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養血滋陰、烏髮黑鬚之效。此方以何首烏為君藥,旨在補益肝腎,改善因腎虛肝血不足導致的頭髮早白、鬚髮稀疏等問題。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何首烏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如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等,共同發揮滋陰補腎、養血烏髮的功效。方劑中其他藥物能輔助何首烏,增強其療效,達到整體改善身體狀況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何首烏洗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疥癬滿身,瘡不可療者」。疥癬為皮膚搔癢、糜爛之疾,多因風濕熱毒蘊結肌表,或蟲寄生所致;「瘡不可療」意指慢性潰瘍、久不癒合之皮膚瘡瘍。其功效標舉「解痛生肌」,顯示此方外洗可緩解瘡面疼痛,促進腐去新生,加速癒合。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何首烏(生用):
- 《本草綱目》載其能「消瘰癧,散癰腫,療頭面風瘡」,生用尤擅解毒消瘡、祛風止癢。
- 現代研究顯示,其含蒽醌類成分(如大黃素),具抑菌抗炎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皮膚感染菌種有抑制效果。
艾葉:
- 《名醫別錄》稱其「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利陰氣」。
- 性溫辛香,能溫通經絡、燥濕殺蟲,外治多用於濕瘡、疥癬。其揮發油(如桉葉素)具抗菌、抗過敏作用,可減輕皮膚炎性反應。
組方邏輯推論
- 協同解毒祛濕:何首烏解毒消腫,艾葉燥濕殺蟲,二者相配,針對疥癬瘡瘍之「濕毒蘊結」病機,共奏清熱燥濕之效。
- 外用機理:
- 煎湯外洗直接作用患處,利用藥物抗菌成分清潔瘡面,減少感染。
- 艾葉溫通之力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何首烏促進組織修復,符合「生肌」之效。
- 適用特點:藥性平和(何首烏微寒、艾葉微溫),寒熱並調,適用於慢性或反覆發作之皮膚疾患,尤其瘡面日久不斂者。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透過外洗法:
- 祛邪:以藥物直接清除表淺之濕毒蟲患。
- 扶正:改善局部氣血,助瘡瘍癒合。
簡便廉驗,符合古代對頑固皮膚病之外治智慧。
傳統服藥法
何首烏、艾各等分。
解痛生肌。
上為末。
相度瘡多少,用藥並水煎令濃,盆內盛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何首烏洗湯,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何首烏、艾各等分。 主治:解痛生肌。主治:疥癬滿身,瘡不可療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