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朱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具有補益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氣虛血虧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
- 扶正固本: 參朱丸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心神不寧等症,人參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加強體質,提高抵抗力,使藥物療效更佳。同時,人參還可減輕硃砂的毒性,增強藥效,提高安全性。
參朱丸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文蛤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參朱丸主治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口渴,舌紅苔黃等症,而文蛤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輔助清心瀉火,解除心煩不寐等症狀。
- 軟堅散結: 文蛤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消除心火亢盛導致的心脈瘀阻。參朱丸中加入文蛤,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降火、消瘀的功效。
參朱丸中包含硃砂,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能平肝熄風,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驚悸不安等症狀。
二、解毒散瘀:硃砂亦有解毒散瘀之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外傷瘀血、癰疽腫毒等症。
參朱丸中的硃砂需嚴格控制用量,因其毒性較大,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朱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癇」,指因風痰上擾、心神不穩所致的癲癇或驚悸抽搐等症。古代醫家認為,風癇發作與痰迷心竅、氣血失調相關,故治宜化痰定驚、益氣安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人參
- 性甘微溫,歸脾、肺經,大補元氣,安神益智。
- 針對風癇患者氣虛神弱之本,助益心脾之氣,穩定心神,減少驚厥發作。
蛤粉(蛤殼煅製)
- 性鹹寒,歸肺、腎經,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 化解痰熱膠結之邪,尤其適用於風痰壅塞所致的癇證,從痰濁源頭緩解病機。
朱砂
- 性甘微寒,歸心經,重鎮安神、清心定驚。
- 直接鎮攝浮越之心神,抑制肝風內動,為治標之要藥,針對癇證發作時的亢奮躁動。
豶豬心血(閹公豬心取血)
- 中醫取「以心歸心」之象,引藥入心經,增強安神定志之效。
- 心血為載體,助諸藥直達病所,協調氣血運行。
金銀湯送服
- 金銀(或指金銀花)輕清上浮,能宣散風熱、解毒,輔助清解體內痰熱之邪。
配伍邏輯
- 攻補兼施:人參補氣固本,蛤粉化痰濁,朱砂鎮驚,標本同治。
- 痰氣並調:痰阻(蛤粉)與氣虛(人參)共治,佐以朱砂平肝風,豬心血引經,形成從「滌痰→益氣→鎮心」的治療鏈。
- 劑型設計:丸劑緩圖,適合風癇病程較長、需長期調理之特點;梧桐子大之劑量利於吞服及藥力逐步釋放。
總結
參朱丸通過化痰、益氣、鎮驚三路並進,既消風痰實邪,又扶正安神,符合中醫「治癇先治痰,治痰須調氣」的思路,尤其適用於體虛兼痰熱內擾之風癇患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蛤粉、朱砂各等分。上為末,豶豬心血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煎金銀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參朱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參朱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九。 組成:人參、蛤粉、朱砂各等分。 主治:風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