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辰膠散
CHEN J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辰膠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阿膠,主要是因為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咳的功效。阿膠由驢皮熬製而成,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多種氨基酸,對於貧血、體虛、以及因陰虧所造成的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辰膠散中,阿膠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滋補作用,使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此外,阿膠的黏稠特性能幫助調和其他成分,形成良好的炮製效果,使其能夠更好地被人體吸收。綜合來看,阿膠在辰膠散中的運用不僅提供了滋陰補血的效果,還提升了方劑的整體功效,對於治療陰虧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辰膠散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辰膠散主治痰熱咳嗽,而文蛤可以清肺熱,化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 滋陰潤燥:文蛤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辰膠散中常加入一些燥性藥物,例如陳皮、半夏等,文蛤可以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
因此,文蛤在辰膠散中起到清熱化痰、滋陰潤燥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辰膠散中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癇等症。辰膠散中常與其他安神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鎮心安神之效。
2.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功,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癰疽腫毒等症。辰膠散中,硃砂可能與其他藥材配伍,起到解毒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
然而,硃砂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膠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要功效:主治「小兒吐血」。
古代醫家認為,小兒吐血多因熱邪傷絡、陰虛火旺或氣血不攝所致。本方針對「血熱妄行」或「陰虛肺燥」引起的吐血,以清熱涼血、滋陰止血為核心治法,尤其適用於稚陰未充、臟腑嬌嫩的小兒體質。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阿膠(炒)
- 藥性:甘平,質黏膩,歸肺、肝、腎經。
- 作用:
- 滋陰止血:炒製後止血力增,能潤肺養陰,固護血脈,尤擅治陰虛或燥熱導致的咳血、衄血。
- 補血養絡:小兒氣血未充,阿膠補血兼能穩定血絡,防止血溢脈外。
2. 蛤粉
- 藥性:鹹寒,入肺、腎經。
- 作用:
- 清熱化痰:消散肺中痰熱,輔助緩解熱邪上攻导致的吐血。
- 斂血固絡:其性收斂,與阿膠協同增強止血之效,且能制約阿膠的滋膩之性。
3. 辰砂(朱砂)
- 藥性:甘微寒,有毒,歸心經。
- 作用:
- 鎮驚安神:小兒吐血易伴隨煩躁不安,辰砂清心火、安定神志,間接助血歸經。
- 涼血止血:微寒之性助清血分熱,但用量極少(「少許」),以防毒性累積。
配伍邏輯
- 滋陰+清熱+鎮攝:阿膠補陰血之本,蛤粉清熱化痰以治標,辰砂微量鎮驚寧血,三者共成「標本兼顧」之方。
- 劑型設計:藕汁性寒涼血,蜂蜜潤燥和中,兩者調服增強清潤止血之力,契合小兒拒藥特性。
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立足「止血防耗」原則,針對小兒「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的生理特點,通過滋養陰血、清泄肺熱、鎮斂心神,達到止血目的。尤其適用於肺熱陰傷、血不歸經之輕症吐血,唯需注意辰砂毒性,中病即止。
延伸推論
若無明顯熱象或陰虛,此方恐過於滋膩;若吐血因實火熾盛(如胃火),則需配伍黃連等苦寒直折之品。古代用藥精簡,然現代應用須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阿膠(炒)、蛤粉各等分,辰砂少許。
上為末,和粉紅色。
3歲1錢,藕汁和蜜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辰膠散, 出處:《幼幼新書》引《王氏手集》(見《永樂大典》卷一○三三)。 組成:阿膠(炒)、蛤粉各等分,辰砂少許。 主治:小兒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