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蠶豆花露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解毒、息風止痙 的功效。白僵蠶為白僵菌寄生在蠶蛾幼蟲體內而形成的蟲體,性寒,味甘,歸肝、脾經。其藥性可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風眼痛、眩暈、痙攣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蠶豆花露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加入白僵蠶後,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加強了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功效,可更有效地治療因風熱上擾、痰熱內蘊所致的各種頭面部疾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蠶豆花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用於「鼻血、吐血」等血熱妄行之症。蠶豆花性味甘涼,傳統認為其具 清熱涼血、止血 之效,針對因熱邪迫血上溢(如肺胃熱盛或肝火上炎)所致之出血,能引熱下行,緩解血熱妄行現象。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單方邏輯:
蠶豆花為本方唯一成分,其效專一,符合中藥「簡便驗廉」的傳統用藥思維。其性涼味甘,涼能清熱,甘緩急,故能降火止血而不傷正。蒸露法之用意:
- 蒸餾取氣:以蒸餾法提取花中輕清之氣,中醫認為「露」屬輕揚之劑,善走上焦(如肺、鼻),契合鼻衄、吐血(多屬上焦熱盛)的病位特性。
- 濃縮差異:鮮品出露率低於乾品,推測鮮花含揮發性成分較多,故需更大劑量蒸餾;乾品經脫水後,有效物質更易溶出,反映古人對藥材特性的掌握。
作用機理推論:
- 熱隨氣降:蒸露法使藥性輕浮,服用後藉水蒸氣之升散與藥效之沉降,調和氣機,引上炎之火下泄。
- 止血不留瘀:蠶豆花清熱兼能止血,避免苦寒藥物凝滯血脈之弊,適合血熱初起、未成瘀滯者。
三、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治血先治火」的原則,尤其適合 輕度血熱出血。若屬氣虛失攝或陰虛火旺之出血,單用恐力有不逮,需配伍他藥。其蒸露法亦反映古代「藥食同源」智慧,蠶豆花本身可食,製露後安全性高,便於日常調理。
傳統服藥法
蠶豆花1斤。
清熱止血。
用蒸氣蒸餾法,鮮者每斤吊成露二斤,乾者每斤吊成露四斤。
每用4兩,隔水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蠶豆花露,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蠶豆花1斤。 主治:清熱止血。主治:鼻血,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