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蘇芎歸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在於人參具有補氣固脫、益血生津的功效。
方中參蘇芎歸皆屬溫性藥物,容易耗氣傷津,而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並滋養心血,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損傷正氣。此外,人參亦可協調其他藥材的作用,使之發揮更佳的療效。
例如,人參與蘇葉搭配,可增強蘇葉的解表散寒作用,並避免其過於寒涼;人參與川芎搭配,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瘀。因此,人參在參蘇芎歸湯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平衡藥性,增強療效。
參蘇芎歸湯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原因有二:
-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參蘇芎歸湯旨在治療寒邪客於肺衛,引起發熱、咳嗽、惡寒等症狀,紫蘇葉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表證。
- 宣肺止咳: 紫蘇葉能宣肺解表,並可止咳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如白芷、蒼朮,共同達到宣肺止咳的效果。對於寒邪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參蘇芎歸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解肌退熱: 葛根味甘性涼,具有解肌發表、升陽透疹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表證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與參蘇芎歸湯中其他藥物如人參、蘇葉、川芎等,共同發揮疏散風寒,解肌退熱的作用。
- 解肌通絡,活血止痛: 葛根還有通經活絡、止痛的效果,可改善風寒所致的肌肉、關節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進一步緩解疼痛症狀。
參蘇芎歸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參蘇芎歸三味藥皆具活血之效,而當歸能補血,可避免活血過度而傷血,達到補血活血的平衡。
- 引藥入血: 當歸質地潤滑,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血分,加強藥效。參蘇芎歸湯多用於治療血瘀經閉、痛經等症,當歸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改善血行,緩解疼痛。
參蘇芎歸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升陽舉陷: 川芎辛香走竄,能上達頭面,對於頭部、面部的氣血運行不暢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方中加入川芎,有助於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減輕頭部不適。
總之,川芎的加入不僅能有效緩解疼痛,也能改善氣血運行,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蘇芎歸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産後感冒」,即產後婦女外感風寒或氣血虛弱兼表邪未解之證。產後氣血耗傷,營衛空虛,易受外邪侵襲;然產後多虛,治療需顧及氣血,不可過汗傷正。此方以解表散寒、益氣养血為核心,標本兼治,適合產後體虛兼外感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人參(1錢):大補元氣,固脫生津,針對產後氣虛,扶正以驅邪。
- 紫蘇(1錢):辛溫解表,理氣寬中,散風寒兼和胃,為表證主藥。
- 乾葛(1錢):解肌退熱,生津舒筋,助紫蘇透邪,緩解頭痛身痛。
- 當歸(2錢):養血活血,補產後血虛,兼調血脈。
- 川芎(2錢):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與當歸協調血分,通暢氣血。
- 生薑(一片):溫中散寒,助紫蘇、乾葛發散表邪,兼和胃止嘔。
2. 配伍邏輯
- 解表與補益並行:
紫蘇、乾葛、生薑辛散解表,驅外邪;人參、當歸、川芎補氣養血,固護正氣,符合產後「勿拘於產後,勿忘於產後」之治療原則。 - 氣血雙調:
當歸、川芎為「芎歸」配伍,養血活血,改善產後血虛瘀滯;人參與當歸相合,氣血同補,助正氣恢復。 - 標本兼治:
表邪得散則寒熱除,氣血得補則虛損復,避免單純發汗致氣血更傷。
3. 潛在功效推論
除主治產後感冒外,此方亦可能用於:
- 虛人外感:氣血不足者感受風寒,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體倦脈弱。
- 血虛兼表證:平日血虛或失血後外感,伴面色蒼白、頭暈心悸。
4. 治療原理總括
以「扶正祛邪」為綱,解表藥輕散外邪,避過汗傷陰;補益藥內養氣血,防邪氣內陷。全方解表不傷正,補虛不滯邪,體現產後病「攻補兼施」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紫蘇1錢,乾葛1錢,當歸2錢,川芎2錢。
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感冒
相同名稱方劑
參蘇芎歸湯, 出處:《胎産心法》卷下。 組成:人參1錢,紫蘇1錢,乾葛1錢,當歸2錢,川芎2錢。 主治:産後感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