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散

DAN C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心包經 33%
肝經 33%
心經
心包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丹參散中含有丹參,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所治病症相符。

丹參味苦、微辛,性寒,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止痛等功效。其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涼血消腫作用,可緩解熱毒所致的腫痛;清心除煩作用,可安神定志,緩解心煩不寐;止痛作用,可緩解疼痛。

因此,丹參散中加入丹參,正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等功效,用以治療血瘀、熱毒、心煩等症狀。

主治功效


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産前胎不安,産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寒疝,小腹陰中相引痛。

傳統服藥法


丹參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雷丸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煎甘草酒放溫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腹中有鳴叫聲原發性高血壓丹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淋巴肉瘤及組織肉瘤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腰痛暈眩睪丸疼痛腫脹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丹參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丹參半兩,鼠糞3-7枚(微炒)。 主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

丹參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 組成:丹參不拘多少(去土,切)。 主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産前胎不安,産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

丹參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丹參1分,黃芩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枳殼1分(麸炒微黃,去瓤),葛根1分(銼),犀角屑1分。 主治:小兒心熱血凝,身上有赤,引於頰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面上皮即皺剝,漸漸引多。

丹參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丹參3分,蝟皮1兩(炙令香黃焦),蛇蛻皮1兩(燒灰),當歸3分(銼,微炒),露蜂房3分(微炒),木香3分,豬後懸蹄甲1兩(炙令焦),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痔,肛邊生結核,發寒熱,及疼痛不止。

丹參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丹參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雷丸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主治:風瘙,皮膚癮疹,赤腆瘙癢,隨搔生瘡;婦人血風,四肢走註疼痛者。

丹參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丹參半兩,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連翹半兩,黃耆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蒡子半兩(微炒),枳殼3分(麸炒)。 主治:小兒風熱,項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