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白皮根煎
SANG BAI PI GE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白皮根煎」中包含桑白皮,原因如下:
- 藥性互補: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之效。根部則性涼,味甘微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清熱解毒效果更佳,且能兼顧肺脾,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水腫等症。
- 藥效增強: 桑白皮根富含多醣類物質,可增強桑白皮的抗炎作用,減輕肺部炎症,改善呼吸道症狀。同時,桑白皮根的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積液,減輕水腫程度,進一步促進病情康復。
桑白皮根煎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中含有多種草本精華,旨在調理身體、強化肺臟功能。在該方劑中,山茱萸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選用原因深具醫學考量。山茱萸,又稱山萸肉,在《神農本草經》中即有記載,被譽為補腎固精之上品。它性溫味酸,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之效。對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等症狀,山茱萸能發揮良好療效。在桑白皮根煎中,山茱萸與其他草藥相互協同,不僅能增強肺臟機能,還可從根本上改善由腎虛引起的各類問題,達到了標本兼治的目的。因此,山茱萸的加入,無疑是此方劑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桑白皮根煎》主治「肺勞熱,生肺蟲,在肺爲病」,此載於《千金方》及後世醫書。肺勞熱指肺陰虧虛、虛熱內生之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熱證可能伴隨「肺蟲」(非現代寄生蟲概念,而是形容病邪如蟲蝕肺臟的病理狀態)。其臨床表現可能包括咳嗽、咯血、潮熱、盜汗等,類似肺結核或其他慢性肺部虛熱病證。
2. 組成藥物與配伍邏輯
(1)桑根白皮(桑白皮)
-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經。
- 傳統功效: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尤善清肺熱。
- 方中角色:為君藥,針對「肺勞熱」直接清泄肺中虛火,兼具涼潤之性。
(2)狼牙(即狼毒或藜蘆,古代異名需考據)
- 考據註解:此處「狼牙」可能指藜蘆(性辛寒,有毒),或狼毒(苦辛平,有毒),兩者均有殺蟲、攻毒之效。
- 傳統功效:若為藜蘆,可湧吐風痰、殺蟲;若為狼毒,則破積殺蟲。
- 方中角色:配合「肺蟲」概念,取其殺蟲攻邪之力,助桑白皮祛除肺中病邪(如痰熱膠結)。
(3)茱萸根皮(吳茱萸或食茱萸之根皮)
-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脾、腎經。
- 傳統功效: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根皮尤擅驅蟲(如《本經》載茱萸根「殺三蟲」)。
- 方中角色:佐制桑白皮、狼牙之寒,防涼遏傷陽;另取其辛溫行氣、殺蟲之效,助通肺絡。
3. 全方治療原理推導
- 清熱為主,兼顧殺蟲:桑白皮清肺熱,狼牙攻毒殺蟲,茱萸根皮溫行輔佐,形成「清—攻—調」結構。
- 酒煎增效:酒性溫行,助藥力上達肺絡,同時緩和狼牙毒性,增強活血通絡之效。
- 東行根皮取象:方中強調「東引桑根」「茱萸東行根皮」,古人認為東方屬木,主生發,取根皮東行部分或寓「向上入肺」之意(象徵思維)。
4. 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不僅針對「肺蟲」,對肺熱痰瘀膠結之證(如久咳痰黏、胸悶咯血)亦有潛在效用。狼牙與茱萸根皮的配伍,可能透過辛開苦降、通行肺絡,改善氣機壅滯。然因狼牙(或藜蘆)具毒性,古代用法強調「平旦服之」(清晨陽氣升發時),以減緩藥烈之弊。
總結
《桑白皮根煎》體現了古代「清肺熱—殺蟲—通絡」的複合思路,雖以「肺蟲」為名,實質是對肺勞虛熱夾雜病理產物(如痰瘀)的綜合調治,酒煎法與根皮類藥的選用,反映古人取象比類與臨證經驗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桑根白皮(東引,切)1升,狼牙3兩,茱萸根皮(東行)5兩。
上切。
以酒3升,煮取1升,平旦服之。
桑根白皮酒(方出《千金》卷十八、 名見《普濟方》卷二三九)、桑根白皮湯(《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桑白皮根煎,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桑根白皮(東引,切)1升,狼牙3兩,茱萸根皮(東行)5兩。 主治:肺勞熱,生肺蟲,在肺爲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