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腐丹
QU F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醫大全》卷十四引奎光秘方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7%
大腸經 14%
肝經 14%
腎經 14%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驅腐丹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功效。
五倍子為五倍子蚜蟲寄生於鹽膚木等植物上所形成的蟲癭,其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生肌斂瘡的功效。驅腐丹作為治療瘡瘍腐敗的方劑,五倍子可收斂潰瘍,止血止痛,並藉由其燥濕殺蟲之效,抑制腐肉滋生,促進傷口癒合。
驅腐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包含硼砂,這是因為硼砂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有助於處理一些特定的健康問題。首先,硼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對抗體內的熱毒,適用於熱症引起的病狀。此外,硼砂還具備消腫、抗炎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腫脹和炎症反應,使患者的病情受到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硼砂對於某些病理變化,如濕疹及皮膚感染等,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因此,在驅腐丹的配方中加入硼砂,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也能促進病情的恢復。透過這些藥材的協同作用,驅腐丹能夠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更加針對性地解決人體的不適問題,展現出中醫藥的獨特魅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驅腐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驅腐丹為外用散劑,主治「口糜」與「鵝口瘡」。
- 口糜:指口腔黏膜潰爛生瘡,多因濕熱上攻或陰虛火旺所致,症見口舌生瘡、潰瘍疼痛,甚則腐爛流涎。
- 鵝口瘡:小兒常見,因心脾積熱或霉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特徵為口腔布滿白屑,狀如鵝口,多伴紅腫疼痛。
此方以「驅腐」為名,強調其化腐生肌、斂瘡解毒之效,外用直接作用於病灶,清除瘡面腐敗穢濁。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僅兩味藥,一收一清,協同發揮作用:
五倍子(炒黑)
- 性味歸經:酸澀寒,入肺、大腸、腎經。
- 作用:
- 收斂止血:炒黑後增強澀性,能斂瘡口,減少糜爛滲液。
- 抗菌解毒:五倍子含鞣質,可凝固蛋白質,抑制細菌與霉菌生長,對口腔潰瘍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
- 消腫止痛:其酸收之性可緩解瘡面紅腫灼痛。
硼砂
- 性味歸經:甘鹹涼,入肺、胃經。
- 作用:
- 清熱解毒:擅長清上焦熱毒,傳統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 化腐生肌:能軟化瘡面腐肉,促進新肌生長,與五倍子的收斂相配,一化一收。
- 抑菌消炎:硼砂具微弱抗菌作用,尤其對霉菌感染有效,可輔助五倍子增強療效。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協同機制:五倍子以「收」為主,硼砂以「清」為要,二者合用,既能收斂瘡面、防止糜爛擴散,又能清熱化腐、解毒生肌,標本兼顧。
- 外用特性:吹敷患處,藥物直接接觸病灶,快速發揮局部抗菌、消炎、斂瘡之效,適用於黏膜表淺潰瘍。
此方簡約而力專,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濕熱腐敗之證,以清解收斂並施,恢復口腔黏膜正常狀態。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去蛀,打碎,炒黑色)2錢,硼砂2錢。
上為細末。
略吹少許,不可過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驅腐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四引奎光秘方。 組成:五倍子(去蛀,打碎,炒黑色)2錢,硼砂2錢。 主治:口糜,鵝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