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薤葉膏
XIE YE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脾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25%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薤葉膏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源於其止血固澀之功效。赤石脂性澀,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作用。方中以薤葉為主,用於治療胸痺、心痛、氣喘等症,但薤葉性辛溫,易耗氣傷陰。赤石脂的加入,可起到收斂固澀、保護肺脾,防止薤葉過於燥烈,達到平衡藥性,增強療效的目的。同時,赤石脂對於止咳化痰、止瀉等症狀也有輔助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薤葉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燙火所傷,熱疼」,即因熱湯、火焰等外傷導致的皮膚灼傷與疼痛,其關鍵在於「敷瘡上」外用法,且強調「永無瘢痕」,顯示古人用此方不僅緩解熱傷疼痛,更重視預防瘢痕形成。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薤葉(半和白用)
- 薤葉為薤白(藠頭)之葉,性辛溫,傳統用於散結消腫、通陽行氣。
- 「半和白用」可能指將鮮薤葉搗爛取汁,或與其他成分調和,增強其潤澤、清熱之效。其辛味能散瘀,溫性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且含黏液質,可能具潤膚、降低熱傷後皮膚乾裂作用。
赤石脂
- 為礦物類藥材,性甘澀溫,質地細膩,外用能收斂生肌、吸附濕滲。
- 其成分為含水矽酸鋁,具有吸濕、保護創面之效,可避免傷口感染,減少組織液滲出,從而抑制瘢痕過度增生。
三、配伍原理
- 協同作用:薤葉辛散行氣以活血止痛,赤石脂收澀固膚以斡嶀生肌,一散一收,調和氣血。
- 瘢痕防治:赤石脂之收斂性可減少傷口癒合時的異常增生,薤葉促進局部代謝,避免瘀滯留痕。
- 「熱疼」緩解:薤葉辛溫能行氣開鬱,間接散熱;赤石脂吸附熱毒,二者合用可減輕灼熱感。
四、可能的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外敷形成藥膜,保護創面、減少感染,同時調節傷口癒合過程中的氣血運行,避免瘀血停滯或過度纖維化,從而達至「無瘢」之效,符合中醫「去腐生新」的瘡瘍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薤葉(半和白用)1兩,赤石脂1兩。
上搗研如泥。
敷瘡上。永無瘢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薤葉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組成:薤葉(半和白用)1兩,赤石脂1兩。 主治:燙火所傷,熱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