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前胡湯中加入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牛蒡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狀,牛蒡能有效清熱解毒,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
- 消腫解毒,利尿通淋:牛蒡亦具有消腫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其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所致的腫脹,並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緩解泌尿系統感染。
牛蒡前胡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有二:
- 疏風散寒: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擅長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牛蒡亦有疏風解表之功,二者相合,可加強疏散風寒之力,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有良好療效。
- 清熱解毒: 前胡除疏風散寒外,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肺所致的咳嗽、痰黃、胸悶等症。牛蒡亦有清熱解毒之功,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風寒夾熱的咳嗽,更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牛蒡前胡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宣肺止咳: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牛蒡前胡湯主治風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咽痛口渴等。桑葉可以清肺熱,宣肺氣,使咳痰通暢,輔助前胡、牛蒡等藥物清熱解毒,消炎止咳。
- 疏散風熱,平肝止癢:桑葉還可以疏散風熱,平肝止癢。風熱上犯,可導致皮膚瘙癢,桑葉可以清熱涼血,止癢消腫,輔助牛蒡、前胡等藥物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瘙癢。
牛蒡前胡湯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符。
牛蒡前胡湯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要功效,用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咽痛等症狀。白蒺藜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氣止痛的功效,可輔助牛蒡、前胡等藥物,更有效地宣散肺氣,解除風熱之邪,緩解咳嗽、鼻塞等症狀。同時,白蒺藜還可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因風熱引起的胸痛、咽痛等症狀。因此,白蒺藜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療效,使之更加全面有效。
牛蒡前胡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宣肺止咳: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腸通便之效。對於因肺熱咳嗽、痰多粘稠者,杏仁可以清熱化痰,宣肺止咳,輔助牛蒡、前胡等藥物,達到更好的止咳效果。
二、潤燥止渴:杏仁亦可潤燥止渴,對於因肺燥津傷而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杏仁可以滋陰潤燥,緩解不適。在牛蒡前胡湯中加入杏仁,可增強潤燥止渴之功,使整體功效更加全面。
牛蒡前胡湯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肺:蕤仁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牛蒡前胡湯以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為目的,而蕤仁的加入能加強其清熱潤肺的效果,並促進痰液排出,使咳嗽症狀得到緩解。
- 滋養肝腎:蕤仁還具有一定滋養肝腎的作用,能緩解因肺熱傷津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蕤仁的加入使牛蒡前胡湯的藥效更加全面,不僅能有效治療外感風熱,還能滋養機體,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南華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痰飲」,即水濕代謝失常,停聚體內所生之病證。痰飲成因多與脾虛濕滯、氣機不暢有關,臨床可見胸膈痞悶、嘔逆痰涎、脘腹脹滿、頭眩心悸等症。南華丹以化痰行氣、健脾燥濕為核心,適用於痰濕壅滯兼氣機阻滯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藥:天南星(薑制)
- 天南星辛溫,專擅化痰散結,尤善祛風痰、頑痰;經薑制後,既可減其毒性,又能增強溫化寒痰之效。
- 此藥針對痰飲之「痰濁壅盛」病機,為全方化痰主力。
臣藥:白朮(炒)、白茯苓
- 白朮健脾燥濕,炒製後增強溫脾之力,從源頭杜絕痰濕生成(「脾為生痰之源」)。
- 茯苓利水滲濕,助白朮健脾,引濕邪從小便而出。二者共治痰飲之「本虛」(脾虛濕停)。
佐藥:枳實、橘紅、吳茱萸
- 枳實(麩炒)破氣消積,化痰除痞,與天南星協同暢通痰阻之氣滯。
- 橘紅理氣寬中,燥濕化痰,輔助化解痰濕之標實。
- 吳茱萸(湯泡炒)溫中下氣,散寒化濕,針對痰飲兼寒凝氣逆之證(如嘔吐清涎)。
使藥:木香、半夏、生薑
- 木香(不見火)行氣止痛,引藥力通達三焦,促進氣機流通(「氣行則水行」)。
- 半夏(薑汁製)與生薑共為糊丸,強化化痰止嘔、調和脾胃之效,其製法更凸顯「薑製化痰」之傳統思維。
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化痰(南星、半夏)與健脾(白朮、茯苓)並行,既消已成之痰,又防未生之濕。
- 氣痰同調:枳實、橘紅、木香理氣以助化痰,符合「治痰先治氣」之法。
- 溫化為先:全方多辛溫之品(如吳茱萸、生薑),適於寒痰、濕痰證,若痰熱則非所宜。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化痰、健脾、行氣三者聯動,針對痰飲「本虛標實」之病機,既瀉實(痰濕、氣滯)又補虛(脾弱),體現中醫「治病求本」與「標本同治」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牛蒡、前胡、桑葉、白蒺、杏仁、萎仁、杷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痧後肺胃餘風未清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若患者有肺虛咳嗽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前胡湯,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組成:牛蒡、前胡、桑葉、白蒺、杏仁、萎仁、杷葉。 主治:痧後肺胃餘風未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