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寬喉散

消毒寬喉散

XIAO DU KUAN H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腎經 18%
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15%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毒寬喉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方中加入寒水石,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二、收斂生津:寒水石亦有收斂生津作用,可緩解咽喉乾燥、灼痛感。同時,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有助於咽喉炎症的消退。

總而言之,寒水石在消毒寬喉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津之效,有助於緩解咽喉炎症,促進痊癒。

消毒寬喉散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有效地清除咽喉部的熱毒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此外,青黛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消炎止痛,有助於快速恢復咽喉健康。

總之,青黛在消毒寬喉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咽喉炎症,促進患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毒寬喉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急慢喉痹,咽喉閉塞,或舌本強硬,滿口生瘡」,屬咽喉口腔熱毒壅盛之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證多因風熱上攻、痰火鬱結,或陰虛火旺、熱毒蘊滯咽喉所致。臨床表現為咽喉腫痛阻塞、舌根僵硬、口腔潰瘍等,嚴重者甚至影響呼吸吞嚥。本方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為主要治法,透過外漱局部作用,直接清泄熱毒、軟堅散結。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寒水石(生):性寒味辛鹹,歸心、胃、腎經,擅長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熱腫喉痹」,針對咽喉熱毒壅滯之證。
  • 馬牙消(芒硝精煉品):味鹹苦性寒,具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效,外用可清局部火毒,緩解咽喉腫硬閉塞。
  • 樸消(粗製芒硝):與馬牙消同源,但質地較粗糙,其瀉熱解毒、消散腫結之力更偏重於局部滲透。
  • 青黛:性寒味鹹,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為口腔咽喉熱毒瘡瘍要藥,《開寶本草》稱其主「熱毒發斑,瘡腫蛇傷」。

2. 配伍邏輯

  • 清熱為主,瀉毒為輔:寒水石與青黛共為君藥,清解上焦熱毒;馬牙消、樸消為臣藥,軟堅散結、滌蕩鬱火。四藥皆屬寒性,形成強效清熱體系。
  • 局部作用為核心:全方製為極細末,以薄荷湯熱漱,藉薄荷辛涼宣散之性,助藥力透達咽喉黏膜,直接作用於病灶。冷吐之法避免寒涼傷胃,體現「治上焦如羽」的用藥思路。

3. 治療原理

  • 熱毒壅咽喉:通過寒水石、青黛清熱涼血,抑制火毒上炎;芒硝類藥物滲透黏膜,使局部腫脹消散。
  • 痰瘀阻塞:芒硝軟堅化痰,改善舌根強硬、咽喉閉塞;薄荷湯辛散,助氣血流通,緩解僵滯不適。
  • 生瘡潰爛:青黛涼血斂瘡,寒水石收濕解毒,促進口腔潰瘍癒合。

總結:此方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為根本,結合局部滲透與辛散引經,針對咽喉口腔熱毒急症,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生)4兩,馬牙消6錢,樸消6錢,青黛半兩。
上為極細末。
每服2錢,濃煎薄荷湯點勻,熱漱咽喉內,冷吐,誤咽不妨,不拘時候,日用3-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消毒寬喉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寒水石(生)4兩,馬牙消6錢,朴消6錢,青黛半兩。 主治:急慢喉痹,咽喉閉塞,或舌本強硬,滿口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