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芷散

半夏白芷散

BAN XIA BAI ZH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白芷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半夏,可以針對痰濕阻滯、氣逆上衝的症狀,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2. 解毒散結: 半夏還具有解毒散結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以有效緩解頭面部腫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半夏是半夏白芷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燥濕化痰、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病症至關重要。

半夏白芷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消腫: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半夏白芷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齒痛、口眼喎斜等症,而白芷能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配合半夏等藥物,更能增強止痛消腫效果。
  2. 通鼻竅,開竅醒神: 白芷具有通鼻竅、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不通,白芷能有效通鼻竅,改善呼吸道症狀。同時,白芷也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緩解頭暈、頭痛等症狀,達到開竅醒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諸鲠]
「諸鲠」指各種異物哽阻於咽喉、食道等部位,如魚刺、骨片、食物團等。此證以咽喉腫痛、吞嚥困難為主,嚴重者甚至影響呼吸。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因氣逆痰阻,使異物難以下行。

二、組成藥物分析

  1. 半夏(湯洗7遍)

    •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 傳統功效: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散結消痞。
    • 在此方作用
      • 降逆氣:通過催吐作用迫使異物上湧而出,解除哽塞。
      • 化痰散結:化解因異物刺激產生的局部痰濕腫脹,輔助疏通。
  2. 白芷

    •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祛風止痛、消腫排膿、通竅。
    • 在此方作用
      • 辛散開鬱:緩解咽喉肌肉痙攣,鬆散局部氣血壅滯。
      • 消腫止痛:減輕異物刺激引起的炎症反應,輔助半夏降逆。

三、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協同作用

    • 半夏主降逆嘔吐,白芷主宣散通竅,二者一降一散,形成「逆流而上」之力,使氣機上衝催吐,將哽塞物推出。
    • 白芷能緩解半夏的燥烈之性,避免過度刺激黏膜。
  2. 病理對應

    • 異物哽塞時,局部經絡氣血受阻,痰濕凝滯。半夏化痰散結,消除腫脹;白芷行氣活血,助半夏鬆解局部緊繃,異物更易脫落。
  3. 劑型設計

    • 散劑直接作用於咽喉,迅速刺激黏膜引發嘔吐反射,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四、推論可能的擴展功效

此方雖主治哽塞,但從藥物配伍來看,或可延伸用於:

  • 痰氣交阻型噎膈(早期食道梗阻)。
  • 風寒痰濕型咽喉腫痛(無異物但氣機不暢者)。

五、總結

「半夏白芷散」以催吐為核心機制,結合化痰、行氣、消腫之力,針對「諸鲠」急症設計,體現古代「因勢利導」的治療思想。其簡潔配伍直指病機,展現中醫「藥專力宏」的急救智慧。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洗7遍)半兩, 白芷半兩。
上為散。
每服1錢匕,水調下。即嘔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白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芷半兩。 主治:諸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