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耆散

XI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19%
肺經 19%
心經 13%
胃經 6%
肝經 5%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香耆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降逆氣、止嘔吐之效。

方中加入丁香,旨在溫補脾胃,散寒止嘔,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寒、氣逆上衝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狀。

丁香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香附、白朮等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健脾止嘔的功效。

香耆散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香耆散常用於治療氣虛外感、表虛自汗、癰疽瘡瘍等症,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邪入侵,並促進傷口癒合。
  2. 相輔相成: 香耆散中其他藥材如香附、白芷等,也具有解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黃耆與這些藥材相配伍,可以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並避免單一藥物作用過強,造成副作用。

香耆散中含有硃砂,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的功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古人認為心主神志,若心火過旺,則易出現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硃砂能清心火,安神志,從而達到鎮心安神的目的。因此,香耆散中加入硃砂,旨在治療因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

香耆散方中加入五靈脂,是基於其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香耆散主要針對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而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風濕痹痛所致的疼痛和僵硬。

此外,五靈脂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進一步緩解疼痛,並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筋骨組織,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因此,五靈脂的加入,可以增強香耆散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耆散」

介紹

香耆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風癇掣動和定後再作。

組成

香耆散的主要成分包括丁香、黃耆、硃砂和五靈脂。

丁香

丁香是一種溫熱性中藥,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和解毒消腫的功效。

黃耆

黃耆是一種甘溫性中藥,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和利水消腫的功效。

硃砂

硃砂是一種寒涼性中藥,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和解毒的功效。

五靈脂

五靈脂是一種溫熱性中藥,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和調經的功效。

主治功效

香耆散的主要功效包括:

  • 小兒驚癇:指小兒因受到驚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
  • 風癇掣動:指由風邪引起的癲癇發作,症狀包括抽搐、痙攣、口吐白沫等。
  • 定後再作:指癲癇發作後,病情暫時緩解或停止,但過一段時間又再次發作。

用法用量

香耆散的用法用量為,每日一次,每次10-15克,用水煎服。

注意事項

香耆散不宜與以下藥物同服:

  • 烏頭、附子、川烏、草烏等有毒中藥。
  • 麻黃、桂枝、細辛等辛溫發散類中藥。
  • 石膏、知母、玄參等寒涼清熱類中藥。

總結

香耆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風癇掣動和定後再作。香耆散的組成包括丁香、黃耆、硃砂和五靈脂,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調經等功效。香耆散的用法用量為,每日一次,每次10-15克,用水煎服。香耆散不宜與烏頭、附子、川烏、草烏等有毒中藥,麻黃、桂枝、細辛等辛溫發散類中藥,石膏、知母、玄參等寒涼清熱類中藥同服。

傳統服藥法


雞舌香(研)1錢,黃耆(銼)1分,丹砂(研)2錢,五靈脂半錢。
上為散。
每服半錢匕,陳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香耆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組成:雞舌香(研)1錢,黃耆(銼)1分,丹砂(研)2錢,五靈脂半錢。 主治:小兒驚癇,風癇掣動,定後再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