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肉核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肉核油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皮膚瘙癢等症,而防風可以有效疏散風寒,緩解疼痛瘙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止癢的目的。
- 助藥力,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起到助藥力的作用,增強藥物治療效果。例如,防風與川芎、羌活等藥物合用,可以加強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肉核油」中含有荊芥,其原因主要在於:
- 疏風散寒,解表透疹: 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尤其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疹出不暢,具有良好的疏風透疹之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肉核油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荊芥除了疏散風寒,更具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消腫止痛,加速瘡瘍的癒合。
因此,荊芥在肉核油方劑中,可發揮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肉核油」方劑中含有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血、滋養肝腎: 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其具有補益精血、滋養肝腎、烏髮黑鬚的功效。肉核油通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血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鬚髮早白等症狀,而何首烏正好可以補益精血,改善這些症狀。
-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肉核油也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問題,而何首烏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肉核油」方劑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清熱解毒: 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例如乳腺炎、淋巴結炎等。
利濕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濕滲濕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對於因濕熱阻滯所致的腫脹、水腫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肉核油」方劑中加入天花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肉核油方劑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苦參性寒味苦,具清熱燥濕之效,可針對因濕熱蘊結所致的陰囊腫痛、濕疹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殺蟲止癢: 苦參亦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因寄生蟲感染或濕熱引發的陰囊瘙癢、濕疹等症狀,能起到抑制病原微生物、減輕瘙癢的作用。
因此,苦參的加入,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殺蟲止癢,與其他藥物配合,有效治療肉核油方劑所針對的病症。
中藥方劑「肉核油」中包含「肥皂核」,這是因為肥皂核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潤滑通便:肥皂核性滑潤,可潤腸通便,有助於排泄積滯,減輕便祕症狀。這對於因腸燥便祕而導致的肉核病症,具有緩解作用。
- 軟堅散結:肥皂核可軟化堅硬的結塊,有助於消散肉核。肉核病症多為局部組織增生,形成堅硬的腫塊,肥皂核的軟堅作用可以幫助消散腫塊,緩解病症。
因此,肥皂核在「肉核油」中起到潤滑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肉核病症。
肉核油方劑中加入豬脂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燥滑腸: 豬脂膏性潤滑,能有效滋潤腸道,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並可降低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 增進藥效: 豬脂膏可作為藥物載體,將其他藥材有效成分包裹,使其更容易吸收,提高藥效。同時,豬脂膏本身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肉核油」,主治「癘瘡」。古代所稱「癠瘡」,多指惡性皮膚瘡瘍,或與梅毒、麻風等相關之頑固性皮膚疾患,特徵為瘡面潰爛、結核腫硬,或伴分泌物。本方以「油」為劑型,推測為外敷用藥,針對皮膚局部病變,具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消腫散結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防風、荊芥:
辛溫解表,祛風止癢。風邪鬱於肌表易致瘡瘍瘙癢,此二藥能宣透邪毒,緩解皮膚緊繃不適。首烏(何首烏):
滋養精血,解毒消癰。生用可解瘡毒,益血潤燥,助修復瘡面。針對癠瘡久病血虛陰虧之體。花粉(栝蔞根):
清熱生津,排膿消腫。能緩解熱毒蘊結所致之瘡瘍紅腫,兼潤燥止渴。苦參、冷飯團(土茯苓):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冷飯團解毒利濕,專治梅毒、瘡瘍。二藥協力清下焦濕熱,剋制癠瘡穢濁之毒。肥皂核肉(皂莢核仁):
化痰散結,外用可軟堅消腫。其油脂特性助藥力滲透,針對瘡核硬結。豬脂油:
為賦形劑,潤膚生肌,保護瘡面。古代視其能「引藥入裏」,助活血解毒藥深入病所。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首烏補益,餘藥攻邪,適於正虛邪戀之頑瘡。
- 油劑外用:豬脂油與藥汁共煎,成膏狀敷患處,直接作用局部,加強殺蟲解毒之效。
- 避鐵器:恐鐵器與中藥成分(如鞣質)反應,降低藥效,亦防鐵鏽污染。
【總治則】
以「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為主,輔以「軟堅散結、潤膚生肌」。針對癠瘡濕毒壅滯、氣血瘀阻之病機,外用達透邪斂瘡之效。
傳統服藥法
防風3兩,荊芥3兩,首烏3兩,花粉3兩,苦參3兩,冷飯團1兩,肥皂核肉4兩,豬脂油4兩。
水1碗,煎至半,作5-6服。如瘡多不效,再1服。
忌鐵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肉核油性質溫熱,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肉核油,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防風3兩,荊芥3兩,首烏3兩,花粉3兩,苦參3兩,冷飯團1兩,肥皂核肉4兩,豬脂油4兩。 主治:癧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