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黃膏丸
DA HUANG G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二五五引《醫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膏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在膏丸中,大黃可有效瀉去腸胃積熱,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腹脹等症狀。
- 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癰腫、瘡瘍、丹毒等。在大黃膏丸中,大黃可以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黃膏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小兒無辜疳」,症見頭頸部後方生瘰癧結核(淋巴結腫大),久未治療可能惡化為瘡疖(化膿性感染)。「無辜疳」為古代兒科病名,屬「疳證」之一,多因風熱邪毒或積滯化熱,結聚經絡,形成痰核瘰癧,甚或熱毒腐肉成膿。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川大黃(生大黃)
- 性味功效:苦寒,歸脾胃、大腸、肝經,具瀉下攻積、清熱解毒、活血祛瘀之力。
- 方劑應用:
- 醋煮熬膏:醋性酸收,能緩和大黃峻下之性,轉為緩攻積滯,兼散瘀結。大黃經醋製後,更側重消痰核、破瘀熱,適用於小兒體質稚嫩不耐峻瀉者。
- 熬膏為丸:丸劑形緩,久服漸消痰熱積滯,避免苦寒傷正。
服用方法與輔助藥效
- 皂子湯送服:
- 皂角子(皂子):辛溫微毒,具散結消腫、祛痰通竅之效。其煎湯可助大黃膏丸引藥上行,針對頸部瘰癧結核,增強化痰散結之力。
- 食後服:減輕大黃對胃腸刺激,兼顧小兒脾胃。
- 皂子湯送服:
治療機理推論
- 清熱解毒:大黃苦寒直折熱毒,防止瘰癧化膿成瘡。
- 化痰散結:醋製大黃配合皂子,軟堅消痰核,針對淋巴結腫大。
- 活血消瘀:大黃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防止結核久聚不散。
總結
此方以「瀉熱逐瘀」為核心,透過醋製緩攻、丸劑緩消,佐以皂子引經散結,專治小兒熱毒痰瘀互結之瘰癧。其設計反映古人對小兒體質及慢性結核病的調治智慧:峻藥緩用,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不以多少。
醋煮熬成膏子為丸,如黃米大。
每服15丸至20丸,食後煎皂子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膏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五五引《醫林方》。 組成:川大黃不以多少。 主治:小兒無辜疳,頭目後生瘰癧結核,久不治,爲瘡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