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虎膏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白虎膏為清熱解表之劑,常用於治療外感熱病,症狀表現為高熱、口渴、汗出、脈洪數等。石膏可清泄肺胃之熱,緩解高熱症狀,並能生津止渴,改善口渴症狀,因此成為白虎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虎膏(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熱嗽有痰」,屬肺熱證候。其病機為小兒稚陰未充,易感溫熱之邪,或飲食積熱上攻於肺,煉津為痰,表現為咳嗽痰黃、喉嚨紅腫、口乾舌燥等。白石膏性寒質重,善清肺胃實火,契合「熱者寒之」治則,故為君藥;煉蜜為丸,緩和石膏峻猛之性,兼能潤肺止咳,適宜小兒稚嫩之體。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白石膏(煅製):
- 煅後減其大寒之性,避免過傷脾胃,研極細水飛可提升藥物質地細膩度,適於小兒服用。
- 石膏歸肺、胃經,善清氣分實熱,解肌透表,針對熱嗽之核心病機——肺熱壅盛,能清除熱邪以止咳。
煉蜜為丸:
- 蜂蜜甘平,潤燥止咳,合石膏之寒以成「甘寒生津」之效,緩解熱嗽傷津之口乾咽痛。
- 丸劑形如芡實,量小易服,適合小兒;臨臥服之,趁夜間陰氣盛時助藥力清熱。
加減化裁:
- 若兼「肺受寒邪」,見咳嗽聲重、痰白稀,用麻黃、杏仁煎湯送服,取其辛溫開宣肺氣,既防石膏過寒凝邪,又助肺氣宣降以止咳,展現「寒熱並調」之靈活。
總體原理
此方以單味石膏為主,清熱為先,佐蜜製緩其性,體現小兒用藥「清而勿過」的特點。熱嗽因火邪煉痰,清熱即能斷痰之源,蜜潤可助化痰之結,標本兼顧。而隨證配伍麻黃、杏仁,更顯「一方多用」之妙,針對病機寒熱轉化調整,反映中醫「辨證論治」精髓。
傳統服藥法
白石膏(火煅,研極細,水飛過)。
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丸,臨臥白湯化下;如肺受寒邪,咳嗽,咽膈不利,用麻黃、杏仁煎湯下。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白虎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虎膏,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白石膏(火煅,研極細,水飛過)。 主治:小兒熱嗽有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