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牛黃丸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玄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可有效清泄心火,降低因熱毒所致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並配合牛黃、硃砂等藥物,共同起到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
- 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可滋陰降火,緩解因熱邪灼傷津液而導致的口渴、咽乾、尿赤等症狀。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更能有效消除熱毒,保護津液,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雙重效果。
小牛黃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的功效。
荊芥 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荊芥,可與牛黃、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可 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治療熱病、驚厥、中風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小牛黃丸中包含苦參,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清熱解毒:苦參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小牛黃丸中包含苦參,可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有效抵禦病邪。
- 瀉火通便:苦參亦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可治療熱結便祕,對於因熱毒內蘊所致的便祕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小牛黃丸中加入苦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毒素,達到通便的效果。
總而言之,苦參在小牛黃丸中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熱病、解毒通便的效果。
中藥方劑[小牛黃丸]的組成中包含[烏頭],因為烏頭具有強效的燥濕祛痰作用。在中醫中,烏頭常用於治療濕痰阻滯所引起的症狀,如痰濕咳嗽、關節腫痛等。它能夠有效化痰祛濕,但由於其毒性較強,使用時需小心。在[小牛黃丸]中,烏頭的加入能夠加強方劑的燥濕化痰效果,提升療效。
小牛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小牛黃丸主治熱病神昏、痰熱內閉、驚厥抽搐等症,而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 瀉火通腑: 黃連能瀉心火、胃火,並可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排泄毒素。小牛黃丸中加入黃連,可起到瀉火通腑的作用,幫助患者排泄體內熱毒,改善症狀。
小牛黃丸中含有牛黃,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牛黃為牛科動物黃牛的膽結石,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其能清心火、解熱毒,並可開竅醒神,對於熱病神昏、癲癇發作、中風昏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故古人將牛黃列入小牛黃丸方劑中,以發揮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小牛黃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世醫得效方》、《審視瑤函》、《活幼口議》、《醫宗說約》等古籍的記載,小牛黃丸的主治功效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並分析其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世醫得效方》 記載小牛黃丸「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於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壞爛,眉毛脫落,一切風疾。」這明確指出小牛黃丸針對體內積熱、風毒侵襲皮膚所導致的各種皮膚疾病有顯著療效,包括疥癩、皮膚瘙癢、滲出黃水等症狀,甚至連手足潰爛、眉毛脫落等嚴重皮膚病也具有治療作用。其治療原理在於,方中 牛黃、黃連、玄參 均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清除體內積熱;荊芥 則能散風解表,祛除侵襲皮膚之風邪。苦參則可燥濕止帶,針對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有幫助。這些藥物合用,能從內而外清除病邪,改善皮膚病症。
清熱鎮驚,化痰開竅
《活幼口議》 提到小牛黃丸「治小兒膈熱痰涎稠盛,心神不寧,睡不安穩,煩躁怔忪,四體作熱,宜與服之。但覺驚風痰熱,常服功效。」以及 《醫宗說約》 中提及「小兒急症急驚風,緊閉牙關氣不通,壯熱涎潮目竄視,反張搐搦頰脣紅...輕用小牛黃丸,重用小紅丸」,這些記載說明小牛黃丸對於小兒因熱邪引起的驚風抽搐、痰涎壅盛、煩躁不安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其治療原理在於,牛黃 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可有效緩解驚風抽搐;配伍其他清熱藥物如黃連等,能清除體內熱邪,減少痰涎產生,從而改善相關症狀。
疏導積滯,消疳追蟲
《醫宗說約》 中記載小牛黃丸可治「小兒疳疾」、「腹痛,口中出清水者,屬蟲積」、「大便不通,或按腹中硬痛者」。 這些都顯示小牛黃丸具有消積導滯、驅蟲之功效。小兒疳疾多因脾胃積滯、飲食失調所致,小牛黃丸能幫助消化積滯,改善疳積症狀。對於蟲積腹痛,小牛黃丸則通過其清熱解毒、導滯消積的功效,間接達到驅蟲的目的。對於大便不通,腹中硬痛者,則有通便導滯的效果。
其他應用
- 眼科疾病: 《審視瑤函》指出小牛黃丸「治一切眼漏。及諸惡毒瘡等漏。皆可治之。」,表明該方劑還可應用於眼科疾病的治療,尤其針對惡毒瘡瘍引起的眼部問題。
- 瘡瘍腫痛: 相關記載提到小牛黃丸可用於治療瘡瘍腫痛,這與其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的功效相關。
- 其他小兒病症: 《醫宗說約》中將小牛黃丸廣泛應用於小兒發熱、痢疾、失血等病症,體現了其廣泛的臨牀應用價值。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小牛黃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鎮驚開竅、疏導積滯 的綜合功效。 該方劑可以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熱毒、風邪侵襲引起的皮膚病、小兒驚風、疳積蟲積等病症。 這些功效的發揮,源於其藥物組成之間的協同作用,共同發揮了清熱解毒、疏風除濕、鎮驚開竅等多重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小牛黃丸的應用不僅僅侷限於單一病症,而是通過整體調理,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從而改善多種不適症狀。
傳統服藥法
膽星1兩,朱砂1兩,巴霜5錢。
面糊同牙皂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
本方名小牛黃丸,但方中無牛黃,疑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牛黃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牛黃丸, 出處:《一盤珠》卷八。 組成:熟大黃5錢,川鬱金5錢,膽星5錢,檳榔5錢,川厚朴5錢,甘草3錢,廣木香3錢(不見火),川連(酒炒)3錢。 主治:小兒諸般積熱。
小牛黃丸,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玄參4兩,荊芥穗4兩,苦參半斤,大川烏1兩,宣連1兩,真牛黃2錢。 主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於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壞爛,眉毛脫落,一切風疾。
小牛黃丸, 出處:《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乾葛(截,炒,取末)1兩,甘草(炙)1錢,黃芩(去心與浮皮)1分,防風半兩,麝半字,山梔子半兩(去皮,取仁)。 主治:小兒膈熱,痰涎稠盛,心神不寧,睡不安穩,煩躁怔忪,四體作熱;驚風痰熱。
小牛黃丸, 出處:《醫宗說約》卷五。 組成:黑醜(研末)7錢5分,白醜(研末)7錢5分,大黃1兩5錢,膽星5錢,枳實(炒)5錢,半夏(薑汁炒)5錢,牙皂3錢。 主治:消痰逐積,追蟲消食,清熱定驚,除膨消脹。主治:大便不通,按腹中便痛;急驚、痢疾初起。急驚風,因痰盛所致。
小牛黃丸, 出處:《攝生秘剖》卷三。 組成:牛黃1錢,珍珠1錢,琥珀8分(要真正者),朱砂1錢(要透明者),雄黃1錢(要透明者),滴乳石1錢(真者,煅),乳香1錢(去油),沒藥1錢(去油),母丁香1錢,沉香1錢,麝香3分,當歸尾2錢5分,白芷梢1錢5分,人參1錢。 主治:楊梅結毒,惡瘡惡漏。一切眼漏,及諸惡毒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