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疔蒼耳散

拔毒疔蒼耳散

BA DU DING CANG ER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肝經 33%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耳散中含有蒼耳,這是因為蒼耳具有拔毒消腫、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毒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蒼耳的根、葉、果實都可入藥,其性味辛溫,具有散風除濕、通鼻竅、解毒消腫等功效。蒼耳對於疔瘡腫毒、皮膚瘙癢、鼻炎、風寒濕痺等病症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在拔毒疔蒼耳散中,蒼耳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加強拔毒消腫、止癢止痛的效果,有效治療疔瘡腫毒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拔毒疔蒼耳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諸瘡」,泛指各類皮膚瘡瘍腫毒,包括癰疽、疔瘡、癤腫等化膿性或感染性病灶。古代醫家認為此方具有「拔毒斂瘡」之效,透過清熱解毒、收濕生肌,促使瘡毒外排,加速瘡口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蒼耳根莖苗子(燒灰為末)

    • 蒼耳全株(根、莖、葉、果實)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傳統用於風濕痹痛、皮膚瘡癢。
    • 燒灰存性:中醫理論中,藥物燒炭後可增強收斂止血、吸附毒素之力,適用於瘡瘍潰爛、滲液不止者。灰末外敷能直接吸附瘡面膿濕,減少分泌物。
    • 推測功效:清熱解毒(生用偏清熱,燒炭後偏斂瘡),並藉其辛散之性宣透瘡毒。
  2. 醋泔靛水和泥外塗

    • 醋泔:即米醋與淘米水混合,醋能散瘀解毒,泔水含穀物微量養分,古代用於緩和藥性、潤澤皮膚。
    • 靛水:為青黛(蓼藍等植物製成)的浸泡液,具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常用於丹毒、瘡癰。
    • 和泥塗敷:醋與靛水調和藥灰成泥狀,可增加黏附性,延長藥效作用時間,且泥狀外敷能冷卻瘡面,緩解局部灼熱腫痛。

三、整體治療原理

  1. 拔毒外出:蒼耳灰吸附瘡毒,靛水清熱,醋助藥性滲透,共促瘡毒從表而解。
  2. 收濕斂瘡:燒灰與醋的收斂特性,減少瘡面滲液,促進瘡口乾燥癒合。
  3. 協同解毒:蒼耳與靛青均具解毒之效,針對熱毒蘊結之瘡瘍,抑制局部感染。

此方體現古代「簡便外治」思維,直接作用於病灶,結合藥物性味與物理吸附,達到「以毒攻毒、拔毒生肌」之效。

傳統服藥法


蒼耳根莖苗子(燒灰,為末)。
醋泔靛水和泥塗上。數次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拔毒疔蒼耳散,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蒼耳根莖苗子(燒灰,爲末)。 主治: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