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子洗劑

蒼耳子洗劑

CANG ER ZI XI J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肝經 33%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耳子洗劑中包含蒼耳,主要原因有二:

一、 驅風止癢: 蒼耳性溫,味辛,具有散風止癢、殺蟲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濕、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皮癬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二、 消腫止痛: 蒼耳子中含有揮髮油、脂肪油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對皮膚炎症、腫脹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蒼耳子洗劑以蒼耳為主要成分,能夠有效地治療因風濕、蟲咬、皮膚炎症等引起的皮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耳子洗劑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蒼耳子莖葉單味組成,傳統記載主治「癬、疥」,即皮膚真菌感染(如癬症)或寄生蟲感染(如疥瘡)所致之瘙癢、脫屑、糜爛等症狀。古籍如《千金方》提及蒼耳外用能「杀虫止痒」,而《本草綱目》亦載其「治風癩瘡疥」,顯示其於皮膚疾患之應用歷史悠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性分析

    • 蒼耳子莖葉性味苦辛、微寒,具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之效。其辛能散風,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恰合皮膚濕熱蟲毒所致之癬疥病機。
    • 現代研究指出,蒼耳含蒼耳苷、揮發油等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印證其「殺蟲(微生物)」之效。
  2. 外用機理

    • 直接作用:水煎取汁外洗,使藥液直接接觸患處,抑殺病原(真菌、蟎蟲),緩解局部炎症。
    • 協同效應:濕熱敷洗可軟化角質、清潔滲液,助藥力滲透,發揮祛風燥濕、止癢斂瘡之效。
  3. 方劑特點

    • 單方力專,針對皮膚表邪,以「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為則,從風濕熱毒論治,外用直達病所,避免內服蒼耳子之毒性風險。

綜觀之,此方組成簡約而切中病機,通過外治法清熱燥濕、殺蟲療癬,體現中醫「簡便效廉」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蒼耳子莖葉 250至 500克。
水煎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蒼耳子洗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蒼耳子莖葉250-500g。 主治:癬、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