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制蒼耳子蟲

藥制蒼耳子蟲

YAO ZHI CANG ER ZI CHO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肝經 33%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藥制蒼耳子蟲」中包含「蒼耳」,主要原因有二:

  1. 藥性互補:蒼耳子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癢止痛的功效。而「蟲」則多指寄生蟲,其性寒,常引發濕熱、瘙癢等症狀。蒼耳子與「蟲」相配,可起到溫陽散寒、燥濕止癢的作用,達到藥性互補的效果。
  2. 針對病症:蒼耳子蟲方劑常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入侵、蟲毒入侵引起的鼻塞、流涕、皮膚瘙癢等病症。蒼耳子可驅散風寒濕邪,並能止癢止痛,而「蟲」則指寄生蟲,可有效針對蟲毒引起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藥制蒼耳子蟲] 專治「一切疔瘡」。疔瘡為熱毒蘊結肌膚所致,其特徵為局部紅腫熱痛,頂部堅硬如釘,重者化膿潰破。此方以蒼耳子蟲為主藥,經油浸後外用,藉蟲體之性與藥油之效,具「提疔拔膿」之功,能引毒外出,促使膿液排出,加速瘡毒消散。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蒼耳子蟲

    • 蒼耳子蟲為寄生於蒼耳植株中的昆蟲幼蟲,古醫認為其性走竄,善透毒外達。蟲體經油浸後軟化,貼敷患處能直接接觸瘡面,吸附膿毒,發揮「拔毒」之效。
  2. 生油浸漬

    • 生油(如麻油)具潤膚、渗透之性,浸泡七日可使蟲體成分溶出,增強其柔軟度與黏附力,同時生油本身能緩解局部燥熱,助藥力深入。
  3. 蓖麻油與朱砂

    • 蓖麻油:性滑利,能拔毒透膿,古方多用於外科瘡瘍,助膿液外泄。
    • 朱砂:色赤入血,少量添加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其礦物質成分或具抑菌作用,配合蟲體強化拔毒效果。

邏輯推理與作用機理

  • 引膿外泄:方中蟲體吸附膿液,蓖麻油滑利滲透,形成「藥捻」效應,導引膿毒從深部向表層排出。
  • 局部刺激效應:蟲體與油脂對瘡口產生輕微刺激,可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 清熱拔毒:朱砂與蟲體協同,針對熱毒蘊結之病機,以「從治」之法,以外引內,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腐蝕提膿」的傳統思路,藉蟲藥與油脂的物理性作用,結合少量礦物藥解毒,形成簡效的外治方案。

傳統服藥法


蒼耳子蟲。
提疔拔膿。
先將蒼耳子蟲浸在生油中,須浸沒,約七天取蟲出,再加入蓖麻油內,加朱砂少許,以色紅為度。
用蒼耳子蟲1條,放在膏藥或藥膏上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藥制蒼耳子蟲, 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蒼耳子蟲。 主治:提疔拔膿。主治:一切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