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鎮心定癇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開竅醒神,化痰開竅: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癲癇、驚悸、失眠等症狀,水菖蒲能起到疏通經絡、醒神開竅、化痰止驚的作用。
- 鎮靜安神,平肝熄風: 水菖蒲亦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其能平息肝風內動,安定心神,對於肝風內動、痰火擾心導致的癲癇發作,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鎮心定癇湯中包含遠志,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
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肺、腎經。其具有 安神定志 的作用,能平心氣,除煩躁,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遠志亦可 益智開竅,能夠改善神志不清、健忘等症狀。
因此,在鎮心定癇湯中加入遠志,可以起到 鎮心安神、開竅醒神 的作用,對於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癲癇發作等症狀具有積極的意義。
鎮心定癇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鎮驚安神: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心火亢盛、神志不安、驚癇發作等症狀,黃連能起到清心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從根本上抑制驚癇發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鎮心定癇湯中其他藥物如茯苓、遠志、柏子仁等,也具有安神定志之效,黃連與之搭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心神不寧、驚癇發作等症狀。
鎮心定癇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化痰、鎮驚止痙的功效。對於肝風內動引起的驚癇,天南星能有效平息肝風,達到止痙的效果。
- 化痰開竅:天南星亦能化痰開竅,對於痰濁矇蔽心竅所致的驚癇,天南星能化解痰濁,使心竅通利,從而緩解驚癇症狀。
因此,鎮心定癇湯中加入天南星,可以有效地平肝熄風、化痰開竅,達到治療驚癇的目的。
鎮心定癇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降逆止嘔,安神定志:半夏性溫,味辛,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癲癇發作伴隨嘔吐者,半夏可降逆氣,止嘔吐,從而安神定志,緩解癲癇症狀。
二、燥濕化痰,清熱解毒: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可清除體內痰濕,有助於改善癲癇患者因痰濕阻滯所引起的頭昏、眩暈等症狀。此外,半夏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一些因熱毒內蘊而導致的癲癇也有緩解作用。
鎮心定癇湯中使用天竹黃,主要源於其鎮驚安神之效。天竹黃味苦性寒,入心經,能清熱瀉火,鎮驚安神,對於因心火亢盛或肝火上炎所致的驚癇、心悸、失眠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天竹黃還具解毒功效,可化瘀散結,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驚癇也有輔助作用。因此,鎮心定癇湯中加入天竹黃,可有效平息心火,鎮定神經,改善驚癇症狀,同時也能起到解毒化瘀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鎮心定癇湯中包含鈎藤,主要原因在於其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的功效。
鈎藤味甘、微苦,性涼,入肝經,具有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的作用。其能 疏肝解鬱、降逆止嘔,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驚癇、癲狂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此外,鈎藤還有 鎮靜安神 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因此,在鎮心定癇湯中加入鈎藤,可起到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風內動、心神不安所致的驚癇、癲狂等病症。
鎮心定癇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熄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痰火上擾引起的驚癇、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平息肝風,化解痰濁,起到鎮靜止痙的作用。
- 疏通經絡:白僵蠶還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因經絡不通暢而導致的肢體麻木、口齒不清等症狀。對於鎮心定癇湯所治療的以肝風內動、痰火上擾為主的病症,白僵蠶能起到輔助疏通經絡的作用,提升療效。
鎮心定癇湯中加入龍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鎮心安神:龍齒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發作等症狀,龍齒能起到平息心火、安定神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二、清熱解毒:龍齒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減輕因熱毒上擾心神所致的癲癇發作。
因此,鎮心定癇湯中加入龍齒,旨在通過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癲癇的目標。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心定癇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諸癇」,泛指各種癲癇發作,包含風痰上擾、神志昏亂、四肢抽搐等證候。其機理在於痰熱蒙蔽心竅,肝風內動,故以化痰開竅、熄風定驚為核心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化痰開竅,清心醒神
膽星、半夏、竺黃:
- 膽星(膽南星)苦涼,專化熱痰,兼熄風定驚;
-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與黃連配伍可制其溫性;
- 竺黃(天竺黃)甘寒,清熱豁痰,涼心安神。
三藥協力,分解痰熱壅塞之勢。
菖蒲、遠志:
- 菖蒲芳香開竅,化濕濁而醒神;
- 遠志交通心腎,助菖蒲宣通心神。
此對藥為古代治癇常用組合,針對痰迷心竅所致的神昏。
黃連:
苦寒直折心火,清熱解毒,從根源減少痰熱生成。
(二)熄風止痙,鎮驚安魂
鈎藤、僵蠶:
- 鈎藤甘涼,平肝熄風,擅治驚癇抽搐;
- 僵蠶鹹辛,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二者合用,緩解肝風內動引起的肢體抽動。
龍齒:
質重沉降,鎮驚安神,固攝浮越之陽氣,防止神魂不守。
(三)重症加減與輔助用藥
牛黃、全蠍:
- 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力強,針對熱極生風之重證;
- 全蠍搜風通絡,熄風解痙,專治頑固抽搐。
磁朱丸(送服):
由磁石、朱砂、神麴組成,重鎮安神,交通心腎,輔助主方增強鎮靜之效。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痰熱風動」為病機切入:
- 化痰為本:痰濁壅塞經絡,蒙蔽清竅,故用膽星、半夏等分解痰濁;
- 清熱為輔:黃連、竺黃清心瀉火,截斷痰熱化生之源;
- 熄風為標:鈎藤、僵蠶平息肝風,緩解外顯抽搐;
- 鎮驚為固:龍齒、磁朱丸重鎮潛陽,安定神魂。
全方標本兼顧,層次分明,體現中醫「治風先治痰,治痰先清火」的癇證調治理念。
傳統服藥法
菖蒲、遠志、黃連、膽星、半夏、竺黃、鈎藤、僵蠶、龍齒。
重症,加牛黃、全蠍。
水煎,送服磁朱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嗜睡、頭暈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老年人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鎮心定癇湯, 出處:《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菖蒲、遠志、黃連、膽星、半夏、竺黃、鉤藤、僵蠶、龍齒。 主治:諸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