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散

ZHANG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9%
肺經 20%
心經 12%
腎經 8%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掌中散方劑中包含白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和中,溫脾止嘔: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和中,溫脾止嘔的功效。掌中散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而白荳蔻的理氣和中作用能疏通脾胃氣機,溫脾止嘔則可緩解嘔吐症狀,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
  2. 芳香醒脾,開胃消食:白荳蔻氣味芳香,能醒脾開胃,增進食慾,並有助於消化食物。掌中散中加入白荳蔻,不僅能改善脾胃氣機,還能促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進一步達到治療效果。

掌中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掌中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陰。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疾病。例如,甘草可增強黃芪補氣固表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

掌中散中包含砂仁,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砂仁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溫脾胃、化濕濁、行氣止痛的功效。掌中散作為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的方劑,砂仁的加入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同時也能行氣止痛,緩解因氣滯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掌中散 」的主要成分是:白荳蔻、甘草、砂仁。主治功效:小兒吃母乳就吐出來並拉肚子,不能吃水和奶。

甘草

  •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荳蔻

  •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
  • 功效: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 主治: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砂仁

  •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
  • 功效: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總結

掌中散是由白荳蔻、甘草、砂仁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主治小兒吃母乳就吐出來並拉肚子,不能吃水和奶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豆蔻14個(去殼),甘草1兩(半生半炙),縮砂仁14個。上為末。
逐旋安掌中,令兒乾噉,小兒乾摻口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掌中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四。 組成:白豆蔻14個(去殼),甘草1兩(半生半炙),縮砂仁14個。 主治:小兒乳食即吐下,不能水乳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