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出蟲膏」方劑中使用「血餘炭」的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血餘炭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出蟲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而血餘炭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 吸附毒素,促進癒合: 血餘炭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能吸附瘡瘍中的膿毒,減少炎症的擴散,促進創面癒合。同時,血餘炭也能吸附溼疹分泌物,減少瘙癢症狀,加速病竈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出蟲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出蟲膏」主要用於治療「癰疽敗證」及「骨疽」。
- 癰疽敗證:指癰疽(化膿性腫瘍)病程日久,氣血衰敗,瘡面腐爛難癒,甚或流膿出血、久不收口之重症。
- 骨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慢性骨髓炎」或「骨結核」,表現為局部潰爛流膿、死骨形成,纏綿難癒,古人認為此類瘡瘍可能內藏「蟲蝕」(腐敗組織或寄生蟲)。
此方透過「出蟲」作用,旨在祛除瘡中腐敗之物,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自死蝦蟆(蟾蜍)
- 性味:辛、涼,有毒。
- 功效:傳統用於拔毒消腫、攻毒散結,可外治惡瘡、腐肉不脫。其毒素(如蟾酥)具局部麻醉、抗炎作用,可能幫助腐肉脫落。
- 推論:於方中可能用於「蝕瘡祛腐」,破壞壞死組織,促進新肉生長。
頭髮(血餘)
- 性味:苦、溫。
- 功效:煆炭後稱「血餘炭」,能止血、化瘀、生肌。
- 推論:在方中可能以生髮入藥,經豬膏煎煮後,釋放膠質成分,形成黏附性藥膜,保護瘡面,或吸附膿血腐物。
豬膏(豬油)
- 性味:甘、涼。
- 功效:潤燥、解毒,傳統常用作外用軟膏基質。
- 推論:作為賦形劑,使藥物黏附於瘡面,同時滋潤潰爛組織,防止乾裂疼痛。
鹽
- 性味:鹹、寒。
-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外用可收斂瘡面、抑制細菌。
- 推論:加強消炎作用,並可能透過滲透壓差異,促使瘡中毒素或膿液排出。
三、組方邏輯與作用機制
- 祛腐生新:蝦蟆毒性成分破壞壞死組織,頭髮與豬膏形成保護層,鹽分協助清潔瘡面,共同促使「蟲」(腐敗物)排出。
- 消炎潤瘡:豬膏緩解局部乾燥,鹽抑制細菌,防止瘡面進一步感染。
- 傳統思維:古人觀察此類瘡瘍可能存在「蟲蝕」,故以毒性藥物「以毒攻毒」,結合油脂吸附腐物,達到「出蟲」效果。
傳統服藥法
自死蝦蟆1枚,頭髮1把。
以豬膏1斤半,納二物煎之,消盡下之,欲冷,納鹽一合攪和。
以膏著瘡中,日1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
相同名稱方劑
出蟲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四。 組成:自死蝦蟆1枚,頭發1把。 主治:癰疽敗證及骨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