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根膏

芫花根膏

YUAN HUA GE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1%
肝經 15%
大腸經 13%
腎經 13%
膀胱經 7%
心經 5%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芫花根膏中包含芫花根,主要基於其寒性毒性

芫花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溫熱病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等症。而其毒性則主要體現在瀉下作用,能夠通便,但使用不當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因此,芫花根膏中加入芫花根,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需要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其毒性副作用的出現。

芫花根膏方劑中加入皁莢,是基於其消腫止痛的功效。

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芫花根性寒,善於治療濕熱痺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但其毒性較強。

加入皁莢,可減緩芫花根的毒性,同時增強其消腫止痛的作用,使其療效更顯著。此外,皁莢還可以增強芫花根的滲透性,使其藥效更易於發揮。因此,皁莢在芫花根膏方劑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使藥效更佳,安全更可靠。

芫花根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芫花根膏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的加入可有效去除濕邪,止癢止痛,促進皮膚癒合。
  2. 抑制菌羣: 白礬還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防止感染加重。芫花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白礬的加入更能增強其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芫花根膏中加入黑豆,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藥性相輔相成:

芫花根性寒,擅長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但其藥性較為峻烈,易傷脾胃。黑豆性平,味甘,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能緩解芫花根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

二、 提升藥效:

黑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與芫花根一同使用,可更有效地抵抗病邪,提高藥效。同時,黑豆的黑色素具有吸附毒素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機體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芫花根膏」主治「魚臍疔瘡,久療不癒」。魚臍疔瘡為中醫外科惡瘡之一,其狀如魚臍,多因熱毒蘊結、氣血瘀滯所致。此瘡頑固難癒,膿血腐敗,傳統以拔毒消腫、祛腐生肌為治則。本方以膏劑外貼,直接作用於瘡面,透過峻烈之藥力攻逐毒邪,化腐斂瘡。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芫花根
    性味辛溫有毒,功能逐水消腫、破積解毒。外用能蝕瘡去腐,尤擅攻逐深伏之毒邪。其辛溫之性可散結,毒性峻烈則能「以毒攻毒」,針對疔瘡久不癒之腐爛膿血。

  2. 豬牙皂莢
    辛鹹溫,具開竅通閉、祛痰消腫之效。其銳利之性可穿透瘡毒,助芫花根深入瘡底,拔毒外出;同時其燥濕化痰之力,能除瘡周濕濁,減少膿液滋生。

  3. 白礬(燒令汁盡)
    煅後為枯礬,酸澀寒涼,功能收斂止血、燥濕止癢。本方取其收濕斂瘡、固表防腐之用,可抑制瘡面滲液,防止熱毒擴散,與芫花、皂莢之攻逐相配,一散一收,平衡藥勢。

  4. 黑豆
    甘平,解毒利水,《本草綱目》載其能「塗癰腫」。此處與醋同煎,可緩和峻藥毒性,兼以滋養瘡周肌膚,防攻伐太過。

  5. 醋煎製法
    醋性酸收,能軟堅散結、增強藥物透皮之力。煎煮後濃縮成膏,使藥性更為峻烈,專攻局部腐肉;「一日二易」之法,持續保持藥效,逐步祛腐生新。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攻毒透邪」為核心:

  • 芫花根為君,直攻毒根;皂莢為臣,開泄瘡竅。
  • 枯礬佐制,防毒邪蔓延;黑豆佐使,調和藥性。
    全方峻烈有毒,適用於「毒邪深伏、正氣尚未大虛」之頑瘡,透過外貼使藥力直達病所,腐蝕惡肉、拔毒生肌。然須留意瘡面色澤與全身症狀,隨證調整。

傳統服藥法


芫花根2兩,豬牙皂莢5挺,白礬3兩(燒令汁盡,細研),黑豆3合。
上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莢、黑豆三日,於釜中以火煎至2升,去滓後卻入鐺中,煎至1升,入白礬末,攪令勻,去火成膏。
攤於帛上貼,1日2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偏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含有芫花根,有毒,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芫花根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四。 組成:芫花根2兩,豬牙皂莢5挺,白礬3兩(燒令汁盡,細研),黑豆3合。 主治:魚臍疔瘡,久療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