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聖飲中加入黑豆,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益氣: 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二聖飲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氣虛引起的各種病症,黑豆的補腎益氣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促進身體恢復。
- 清熱解毒: 黑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二聖飲中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尤其在治療一些伴隨發熱、疼痛的腎虛病症時,黑豆的加入能起到協同作用。
二聖飲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皮膚病等症狀。二聖飲主治熱毒熾盛、瘡瘍腫痛,皁莢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促進瘡瘍的消退。
- 引藥下行: 皁莢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使其藥效更加集中,治療效果更佳。二聖飲多用於治療下焦熱毒,皁莢的加入能將藥力引導至下焦,促進熱毒的清除,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聖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中風
古代中醫所論「中風」,涵蓋範圍較廣,包含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痰涎壅盛等症狀,多責之於「風痰閉阻經絡」或「痰濕上蒙清竅」。二聖飲以「南星、半夏」為核心,均為辛溫燥烈之品,專攻化痰祛風,符合中醫治療中風痰濕壅盛證型的用藥思路。生薑用量極大(一斤),取其溫中化痰、解南星半夏之毒,並助藥力上行;後以薑湯送服,更強化溫通經絡、化痰開竅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南星、半夏
- 南星(天南星):辛溫有毒,歸肝、肺、脾經,傳統用於祛風化痰、解痙定驚,尤擅治「風痰壅盛」之中風。其辛烈之性可開泄痰結,溫燥之質能化經絡中濕痰。
- 半夏:同為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與南星相須為用,強化化痰效力,針對中風痰涎壅塞、喉中痰鳴等症。
製法關鍵:生薑汁浸、久熬、焙乾
- 以生薑汁浸漬並熬煮至汁盡,目的有三:
- 減毒:生薑能制南星、半夏之毒性,符合中醫「相殺」配伍原則。
- 增效:生薑本身具溫化痰飲、宣散風邪之效,其汁液滲入藥材,助君臣藥通絡開竅。
- 去性存用:透過熬焙去除部分辛燥之氣,保留化痰祛風的核心功效。
- 以生薑汁浸漬並熬煮至汁盡,目的有三:
服用方法設計
- 薑湯調服:再次借助生薑的溫散之力,引藥上行,並調和中焦,防燥藥傷胃。
- 白礬同丸:若痰熱偏重,可加白礬(枯礬)少許,取其酸寒清熱化痰之性,與溫藥形成寒熱互制,擴展適用範圍。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重在「祛風痰、通經絡」,針對中風病因中「內風夾痰」的病理基礎。南星、半夏燥濕化痰,直挫痰涎之勢;生薑輔助化痰兼顧護胃,全方藥簡力專,符合古代治療中風急症「化痰開閉」的緊急處理原則。
惟需注意,此方偏於溫燥,若中風屬肝陽上亢或陰虛火旺者,恐非所宜,此為其潛在局限性。
傳統服藥法
南星2兩,半夏2兩(切片)。
上用生薑1斤,搗取自然汁浸藥,瓷器盛之,頓在鍋內,隔湯熬烑,令薑汁盡,焙乾為末。每挑2錢,生薑、甘草少許,煎湯調下。或用糕糊小丸,薑湯下30丸。入股白礬少許同丸,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聖飲, 出處:《直指》卷七。 組成:南星2兩,半夏2兩(切片)。 主治:風痰。
二聖飲,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九。 組成:雄黑豆半斤,皂角針(銼)半斤。 主治: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