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三仙丹

雞骨三仙丹

JI GU SAN XIA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23%
腎經 23%
肺經 9%
脾經 9%
膽經 9%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雞骨三仙丹的組成中,包含水銀,這源於古人對水銀的認識侷限以及對毒性的理解偏差。

當時,水銀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殺蟲止癢等功效,並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然而,古人並未意識到水銀的慢性毒性,因此在配方中大量使用。

此外,雞骨三仙丹的組成中還包含其他具有劇毒的藥材,例如砒霜,這也反映了當時醫學水平的限制。

雞骨三仙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由雞骨、大棗和其他藥材組成,用於補氣血和強身健體。雖然方劑中包含鉛粉,但這種用法在現代醫學中受到高度懷疑,且因其毒性而被明令禁止。鉛在古代中醫中被用作輔助劑,可能是為了增強藥物的效能或改善藥物的性質,但其重金屬毒性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使用鉛粉的原因可能與古代醫學知識和材料來源的限制有關,當時的醫師可能未能充分認識到鉛的危害。隨著科學發展,對於藥物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理解逐漸深入,現代中醫藥提倡使用安全、有效的成分,因此在當前的醫療實踐中應避免使用含有鉛的方劑,來保障患者的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雞骨三仙丹的主治為「痔瘻」,此證在中醫理論中多屬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成漏所致。古代方劑常用金石類藥物(如水銀、鉛粉)配合動物藥(如雞骨)以拔毒、斂瘡、祛腐生新,推測此方目的在於腐蝕痔核、化膿收口,適用於嚴重痔瘻或瘡瘍潰爛久不癒者。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水銀(1兩)

    • 性味辛寒,有毒,傳統用於攻毒殺蟲、祛腐生肌。其腐蝕性可破壞痔瘻病灶組織,清除壞死膿血,現代理解可能透過重金屬離子抑制細菌生長,但毒性風險極高。
  2. 掃粉(8錢,一般指輕粉或砒霜類)

    • 若為輕粉(氯化亞汞),則與水銀協同增強殺蟲拔毒之效;若為砒霜(砷化合物),則具強烈腐蝕性,可蝕瘡去腐。此藥助水銀攻逐深層瘡毒,但毒性疊加需謹慎。
  3. 鉛粉(3錢,鹼式碳酸鉛)

    • 性寒味辛,外用能收斂止血、燥濕斂瘡,覆蓋於方劑表層可減緩水銀、掃粉的烈性,並形成保護層促進瘡面癒合。
  4. 烏骨雞腳脛骨

    • 雞骨在中醫理論中具「以形治形」之意,或取其甘溫補益、強筋骨之性,輔助生肌長肉。煅燒後可能轉為炭藥,增強吸附膿毒與止血效果。

邏輯推理

  • 全方以**「腐蝕—吸附—收斂」**為核心:

    1. 煅紅水銀、掃粉:高溫使金石藥性更烈,直接破壞痔瘻組織。
    2. 雞骨煅煙:可能吸附殘留毒素,減輕金石藥的副作用。
    3. 鉛粉覆面:緩和刺激性,避免過度蝕傷周邊組織。
  • 治療原理
    透過金石藥的毒性快速祛腐化膿,結合雞骨調和藥性,適合古代缺乏外科手術時之「猛藥去疴」思路。然此方毒性甚劇,現代臨床已罕用。


總結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的外治理念,針對頑固痔瘻以腐蝕拔毒為主,搭配動物藥緩衝毒性,屬峻劑範疇。其效果可能源於重金屬的殺菌與組織破壞作用,但安全性極低,需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其應用邏輯。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兩,掃粉8錢,鉛粉3錢。
先將銀窩以炭火煅紅,再下水銀、掃粉,仍煅紅開裂,冷定取起,次下烏骨雞腳脛骨,又將沿過之水銀、掃粉二物蓋於雞骨上,又下火煅紅,直至煙盡為度,冷定取起,檢去雞骨不用,又下前二味,次下鉛粉蓋面,再用火煅,俟粉帶紅色時,起出即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雞骨三仙丹,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水銀1兩,掃粉8錢,鉛粉3錢。 主治:痔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