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仙散

六仙散

LI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肝經 15%
肺經 10%
大腸經 10%
心經 10%
脾經 10%
膀胱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六仙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消腫的功效。六仙散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為目的,而大黃能瀉火解毒,通利大腸,清除腸道積熱,並有助於促進毒素排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大黃還可涼血止血,有助於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因此,大黃在六仙散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六仙散中包含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六仙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滑石可以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積水,達到消腫利尿的作用。
  2. 清熱解毒:滑石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症,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六仙散中其他藥物如車前子、瞿麥等也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滑石共同作用,增強療效。

六仙散中包含劉寄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活血止痛:劉寄奴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六仙散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血不通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而劉寄奴的功效恰好能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六仙散中的其他藥物如柴胡、香附、鬱金等,也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與劉寄奴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劉寄奴的加入,可以增強六仙散的療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六仙散中加入絲瓜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絲瓜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疼痛、瘡瘍等症狀。六仙散本身也是清熱解毒的方劑,絲瓜葉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絲瓜葉富含皁苷,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六仙散中包含一些具有消腫止痛功效的藥材,如金銀花、蒲公英等,絲瓜葉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其消腫止痛效果,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六仙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六仙散主治「火燒傷」,屬外治方劑,透過生豬板油調和外用,旨在清熱解毒、斂瘡生肌,緩解火傷所致之皮膚紅腫潰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枯礬(1兩8錢)
    性酸澀寒,具收斂止血、燥濕解毒之效,用於火傷可減輕滲液、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2. 硫黃(1兩8錢)
    溫熱有毒,能殺蟲止癢、拔毒療瘡,與枯礬相配,一寒一溫,調和藥性,共奏解毒斂瘡之功。

  3. 雄黃(1錢)
    辛溫有毒,擅長解毒殺蟲,古代常用於癰疽疔瘡,輔助清除火毒熱邪。

  4. 膽礬(1錢)
    酸辛寒,能蝕瘡去腐、收濕斂瘡,助枯礬加強斂瘡效果,避免傷口腐爛。

  5. 輕粉(1錢)
    辛冷有毒,具殺蟲攻毒、生肌長肉之效,對頑瘡潰爛有特殊療效,但用量需精準。

  6. 川椒(3錢)
    辛溫,可溫中止痛、殺蟲止癢,其溫通之性助藥力滲透,兼緩和諸藥寒涼之弊。

配伍特點

  • 解毒為主:雄黃、硫黃、輕粉合力攻毒,抑制火傷後感染。
  • 斂瘡為輔:枯礬、膽礬收濕生肌,控制創面滲出,促進癒合。
  • 載藥透皮:以生豬板油為基質,既能潤膚防裂,又可攜藥深入,緩衝礦物藥之刺激性。

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清熱解毒、斂瘡生肌、殺蟲止痛」三法,針對火傷後熱毒壅滯、皮膚潰爛的病機,透過外擦直接作用患處,達到局部消炎、修復之效。然方中多為峻烈之品,須依傷勢輕重調整使用。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藥傳統理論,具體應用需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枯礬1兩8錢,硫黃1兩8錢,雄黃1錢,膽礬1錢,輕粉1錢,川椒3錢。
用生豬板油去皮入藥,擦破。數次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嗜眠症(嗜睡症)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六仙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五靈脂2錢,枯礬1錢半,生礬1錢半,元胡1錢半,木香、丁香。 主治:胃氣痛。

六仙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枯礬1兩8錢,硫黃1兩8錢,雄黃1錢,膽礬1錢,輕粉1錢,川椒3錢。 主治:頑癬。

六仙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二。 組成:黃葵花1兩(曬乾爲末),大黃1兩,滑石1兩,劉寄奴3錢,井中苔5錢(身佩爲末),絲瓜葉20片(曬乾爲末)。 主治:火燒傷。

六仙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四。 組成:螞蟻花(燒灰)2錢,蓮肉2錢,薏苡仁2錢,藕節1兩,钗石斛5錢,陳早米(炒)5錢。 主治:麻後胃氣虛敗,不納五穀者;吐蛔,脾胃兩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