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砂散

二砂散

ER S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4%
腎經 18%
心經 9%
脾經 9%
肺經 9%
大腸經 8%
小腸經 8%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砂散方中使用夜明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明目:夜明砂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之功效。二砂散主治目赤腫痛、羞明流淚、視物模糊等症,夜明砂可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眼部炎症,達到明目之效。
  2. 滋陰潤燥:夜明砂亦有滋陰潤燥之功。二砂散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藥物,如生地、麥冬等,共同起到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功效,改善因肝腎陰虛導致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症狀。

總而言之,夜明砂在二砂散中發揮著清熱明目、滋陰潤燥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二砂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症狀。二砂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夜啼、煩躁不安等,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入血、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二砂散中其他成分如黃芩、梔子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硃砂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二砂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經活絡:全蠍性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效。二砂散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全蠍的通經活絡作用有助於改善血脈運行,緩解疼痛。
  2. 祛風止痙:全蠍亦具祛風止痙之效,可抑制肌肉痙攣,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全蠍能發揮顯著作用。

因此,二砂散中加入全蠍,旨在通過其通經活絡、祛風止痙等功效,有效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相關病症。

二砂散中含有輕粉,其主要原因在於輕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

輕粉為水銀的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毒性,但其在二砂散中劑量極微,且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減輕毒性,並發揮其清熱解毒之效。二砂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輕粉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然而,由於輕粉具有毒性,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小兒驚癇」,意指小兒因風熱、痰火或驚風引起之癇證,症狀常見抽搐、意識不清、雙目上視、牙關緊閉等。古代醫家認為驚癇與「肝風內動」「痰蒙心竅」相關,故方中多選用熄風、鎮驚、化痰之品,以平息內風、開竅醒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夜明砂(研)

    • 性味鹹寒,入肝經,主清肝明目、散血消積。用於驚癇,推測其清肝瀉火之功可平肝熄風,且古醫籍載其能治「小兒無辜驚癇」(《本草綱目》)。
  2. 丹砂(研,即硃砂)

    • 性味甘微寒,入心經,具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為古代治驚癇要藥,能直折心肝火熱,安定神志,《本草備要》謂其「鎮心清肝,定驚祛風」。
  3. 蠍梢(炒)

    • 即全蠍尾部,性辛平,入肝經,長於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炒製後減其毒性,存其熄風之力,尤擅治小兒驚風搐搦,《開寶本草》稱其「主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小兒驚癇」。
  4. 輕粉(研)

    • 性辛冷燥烈,有毒,入肝腎經,能祛痰逐水、攻毒殺蟲。此處用量極輕(半錢匕),推測藉其攻逐痰涎之力,以消癇證膠固之痰濁,助通竅醒神。

配伍邏輯與方義

  • 鎮驚熄風為主:丹砂鎮心安神,蠍梢平肝熄風,直擊驚癇風動神亂之病機。
  • 清肝化痰為輔:夜明砂清肝瀉火,輕粉豁痰開閉,針對肝熱生風、痰蒙心竅之標實。
  • 童便酒調服:童便性寒降火,酒性溫通,二者一降一散,協引藥力速達病所。

總結
此方以重鎮(丹砂)、蟲類熄風(蠍梢)為核心,佐以清肝(夜明砂)、化痰(輕粉),體現「急則治標」思路,適用於驚癇急性發作屬肝風痰熱者。然輕粉、硃砂皆含毒性,現代臨床須謹慎評估。

傳統服藥法


夜明砂(研)1錢,丹砂(研)1錢,蠍梢(炒)7枚,輕粉(研)0.5錢。
上為散。
每服半錢匕,童便並酒各少許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兒童用量應根據年齡、體重、病情等具體情況而定。
  • 本方有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二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組成:夜明砂(研)1錢,丹砂(研)1錢,蠍梢(炒)7枚,輕粉(研)半錢。 主治:小兒驚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