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大青金丹

奪命大青金丹

DUO MING DA QING J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1%
肝經 26%
腎經 17%
脾經 9%
膽經 9%
肺經 4%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大青金丹」並非真實存在的傳統中藥方劑,其名稱帶有誇張和虛假成分,可能出自民間流傳或武俠小說。

中醫理論中,並不存在能奪人性命的藥物,更不會以「奪命」命名。而「天竹黃」實際上是「天竹」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奪命」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馳。

因此,將「天竹黃」加入「奪命大青金丹」的說法純屬虛構,不具任何醫學根據,切勿輕信。

「奪命大青金丹」並非真實存在的藥方,而是一個虛構的毒藥名稱。在中藥學中,墨本身並非藥材,因此不會出現在任何藥方中。

古籍中確實有以墨汁入藥的記載,但其用途僅限於外用,例如治療燙傷或止血。由於墨汁成分複雜,且可能含有鉛、汞等重金屬,內服風險極高。因此,「墨」作為內服藥材並不存在於任何正統的中藥方劑中。

奪命大青金丹是一種具有特定療效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麝香。麝香是傳統中醫中重要的藥材之一,以其獨特的香氣和療效而聞名。首先,麝香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能夠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藥效的吸收。此外,麝香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行氣”的藥物,能夠幫助其他藥材的成分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它的特性使其成為活血化瘀、清心鎮靜的重要成分。

麝香還有解毒的功能,對於一些急性病症或中毒的情況,可以起到迅速改善的效果。在奪命大青金丹的配方中,麝香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效果,還能提升對特定病症的治療效率。因此,在中醫方劑的設計中,這種獨特的藥材往往被巧妙地應用,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體現了中醫學的智慧與精妙。

奪命大青金丹是一種具傳統中藥特色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原因在於硃砂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特殊的功效。硃砂,亦稱辰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傳統上被認為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它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癲狂等症狀,對於情緒失控或躁動不安的患者,有助於平衡心神。

此外,硃砂還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化瘀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病患的身體狀況。在奪命大青金丹的配方中,硃砂的添加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能調和其他藥材之間的性質,使整體方劑更具協同作用。儘管硃砂在劑量上需要謹慎控制,以避免其潛在的毒性,但在傳統中醫中,恰當的使用能夠發揮其最佳效果。因此,硃砂的加入,不僅是基於其藥理特性,也是對於患者心理與生理多方面調理的考量。

奪命大青金丹是古代中醫藥方劑中的一種,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在現代醫學觀點中引發了廣泛的爭議。水銀在古代被認為具有驅邪和解毒的特性,常用於治療一些疑難雜症。然而,水銀的毒性和對人體的危害在現代醫學研究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中醫傳承中,方劑的組成往往是基於古代醫師對藥材特性的認識及臨牀經驗,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對於某些成分的安全性認知隨之改變。水銀的毒性會引起多種健康問題,包括神經損傷、腎臟損害等,因此現代中醫和醫學界對於溫和、無毒的替代藥材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應用。

奪命大青金丹的使用提醒我們,在追求療效的同時,更應該重視藥物的安全性。今天的醫療實踐中,需謹慎對待類似的傳統方劑,並以科學的方式來評估和選擇治療方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奪命大青金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重「小兒諸驚」,其證包括:

  1. 風熱發癇:高熱引動肝風,抽搐不止。
  2. 痰盛潮搐:痰濁壅塞,發作性肢體抽動伴神昏。
  3. 涎盛嗽喘:痰涎上涌,咳嗽氣促兼見喘鳴。
  4. 吐瀉後生風:因吐瀉傷津,筋脈失養而肢體搐搦。

其效以「奪命」為名,暗示用於危急驚風證,且給藥劑量依年齡遞減,尤重新生兒至幼童之驚癇重症,服後「微利」乃通過輕瀉導邪下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配伍

  • 天竺黃(主藥1斤):清熱豁痰、涼心定驚,針對痰熱蒙蔽心包。
  • (2鋌):古墨多用松煙製成,具止血化瘀之效,此處或用以清熱鎮驚、吸附痰濁。
  • 麝香(1錢):開竅醒神,通絡散瘀,助藥力透達心腦。

2. 重鎮安神

  • 水銀-錫結砂(各半兩):煉製為「汞齊」減毒性,取其質重沉降,鎮驚安神,古法常用治癲狂驚風。
  • 朱砂(1錢,水飛):清心火、定魂魄,協同汞類增強鎮攝之力。

3. 劑型特色

  • 濃墨水為丸:墨汁為賦形劑,強化清熱涼血之效;灰盆紙布陰乾,取其緩和燥性。

三、方義推演
此方立足「痰熱生風」病機,以天竺黃清痰、麝香開竅為君;水銀、朱砂、錫砂鎮驚為臣;墨為佐使,共成「清熱化痰—開竅醒神—重鎮息風」三階療法。

四、潛在作用推論

  • 抗驚厥:水銀、朱砂可能抑制中樞神經興奮性(註:古用其效,今當知弊)。
  • 祛痰平喘:天竺黃調節氣道分泌,麝香擴張氣管。
  • 鎮靜安神:汞齊與朱砂協同降低大腦皮層異常放電。

結語
此方體現明清兒科「峻藥緩投」思路,通過重鎮與開竅並行,化解痰熱膠結之驚風,然其金石組成本質,須深諳傳統製劑精髓方可駕馭。

傳統服藥法


天竺黃1斤(末),墨2鋌(不計大小,亦不得使盡),麝香1錢(研),朱砂1錢(研,水飛),水銀半兩,錫半兩。
上於銚內先熔錫化,入水銀結砂子,乳鉢內研開,次入諸藥末研勻細,方用濃墨水為丸,如彈子大。以灰頓盆內鋪紙,於紙上布藥浥乾。
10歲兒1粒,分3-4服,7-8歲兒作4服,5-6歲兒分6服,3-4歲兒分10服,1-2歲兒分16服,新生百晬兒分30服,並微利。常服者須隔旬日服1服,小兒風熱發癇,潮搐涎盛嗽喘,並臨時加減,如吐瀉後生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大青金丹,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引馬兒栗家方。 組成:天竺黃1斤(末),墨2铤(不計大小,亦不得使盡),麝香1錢(研),朱砂1錢(研,水飛),水銀半兩,錫半兩。 主治:小兒諸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