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筒散

火筒散

HUO T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火筒散中包含蚯蚓,主要源於其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蚯蚓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且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其性寒,可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

因此,火筒散中加入蚯蚓,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火筒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火筒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二、引藥入絡: 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火筒散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乳香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其藥效。

火筒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通竅開閉: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通達經絡,疏通氣血,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諸多病症。
  2. 活血止痛: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火筒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風濕痹痛等病症,麝香的加入,能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火筒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火筒散主治「頭風」,此症於中醫範疇多指反覆發作的頭痛,或因風邪上擾、氣血壅滯、痰瘀阻絡所致,常見頭部脹痛、眩暈,或牽連眼目,遇風加重。古代醫家採用「搐鼻法」(鼻腔給藥),借煙氣辛香上行之性,直達頭面經絡,開竅通閉以緩解疼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蚯蚓糞(俗稱「地龍屎」)

    • 性味與特性:味鹹性寒,古代用於清熱解毒、利水通絡。
    • 本方作用:其質輕揚,燒煙後可攜藥性上行,且能緩解風熱上攻之頭痛,兼有疏通經絡之效。
  2. 乳香

    • 性味與特性:辛、苦、溫,擅活血行氣、止痛散瘀,為治風濕痹痛、氣血滯痛要藥。
    • 本方作用:配合煙熏法,其辛溫之性可散頭部寒凝瘀滯,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痛症。
  3. 麝香

    • 性味與特性: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穿透力極強。
    • 本方作用:少量即能引諸藥直達病所,宣通頭面諸竅,破除痰瘀之結,為「通閉止痛」關鍵。

三、配伍與治療機轉

  • 辛香透竅:三藥均具辛散之性,燒煙後藥氣升騰,經鼻腔黏膜快速吸收,刺激頭面經絡(如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開啟閉塞之氣機。
  • 協同止痛:乳香活血、蚯蚓糞通絡、麝香開竅,三者共奏「行氣—通絡—開竅」之效,針對頭風的「風、瘀、閉」病機。
  • 給藥特色:搐鼻法避開脾胃吸收,直達上焦,適合急症(如急性頭痛發作),體現中醫「就近祛邪」思維。

四、潛在適用範疇推論

根據藥性與治法,除傳統頭風外,此方或可延伸於:

  • 風寒或風熱初襲所致的鼻塞、眉稜骨痛。
  • 氣滯血瘀型偏頭痛(伴隨脹痛、刺痛,情志誘發)。
  • 痰濕上蒙之眩暈(如配合化痰藥加減)。

此方體現古代「簡便效驗」的外治理念,以輕靈藥味組合,透過獨特給藥途徑發揮作用,符合「上病治上」的中醫辨治原則。

傳統服藥法


蚯蚓糞4錢,乳香2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
用紙筒自下燒上,吸煙搐鼻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火筒散,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五。 組成:蚯蚓糞4錢,乳香2錢,麝香少許。 主治: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