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乳自退方

敗乳自退方

BAI RU ZI TUI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敗乳自退方中的瓜蔞,主要成分為瓜蔞根,其性寒而味甘,具有清熱化痰、通經活血的特性。在敗乳的情況下,乳腺堵塞及乳汁積聚可能引起乳腺炎或不適,瓜蔞的作用有助於促進乳腺的通暢,減輕炎症,從而促使乳汁的排出,達到自退的效果。此外,瓜蔞還能潤肺止咳,對因乳腺問題引起的咳嗽或不適有輔助療效。在中醫理論中,乳汁的生成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瓜蔞能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助於改善乳房的狀態,減少不適感。因此,將瓜蔞納入敗乳自退方中,是針對敗乳症狀的有效組方,使乳汁的退化過程更加順利,促進健康恢復。

敗乳自退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行:敗乳自退方主治乳癰,而乳癰多因外感風寒濕邪,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則痛。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可溫化寒邪,促進藥物深入病竈,提高療效。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敗乳自退方中,部分藥物性寒涼,如金銀花、蒲公英等,生薑的溫性可緩和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損傷脾胃,同時也可提高藥物整體的效力,使藥性更為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敗乳自退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乳初結脹不消」,即乳房初期結塊、脹痛不消散之證。此證或與哺乳期乳汁淤積、乳癰初起相關,屬中醫「乳癰」、「乳癖」範疇,其病機可能涉及氣滯、熱毒或痰瘀互結。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瓜蔞(半生半炒)

    • 生用:清熱化痰、散結消腫,尤擅通乳絡、解熱毒,適用於乳癰初起之熱結。
    • 炒用:緩其寒性,兼顧和胃,防止過傷脾胃,同時保留部分化痰散結之效。
    • 合而用之:既清熱散結,又避免過寒傷正,針對乳房結脹之熱鬱痰阻。
  2. 大粉草(甘草,半生半炙)

    • 生用: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助瓜蔞清解熱毒。
    • 炙用:補脾益氣,調和藥性,兼防瓜蔞、生薑辛散過度。
    • 合而用之:清熱與補益並行,調和諸藥,使攻邪不傷正。
  3. 生薑(半生半煨)

    • 生用:辛散走表,行氣散結,促進局部氣血流通。
    • 煨用:溫和中焦,減其辛烈之性,防過發散耗氣,兼顧脾胃。
    • 合而用之:既可外散結滯,又內溫中焦,助氣血運行以消乳脹。

配伍與治療邏輯

此方以「半生半制」為特色,體現攻補兼施、寒溫並調的思維:

  • 瓜蔞為君:主攻痰熱瘀結,直接針對乳絡阻塞。
  • 甘草為佐使:調和藥性,兼清熱解毒與益氣。
  • 生薑為使:辛溫行氣,助藥力直達病所,兼護胃氣。

酒煎服法
以酒煮藥,取其辛溫通行之性,增強活血散結、引藥上行之力。服後「痛不可忍」而搜去敗乳,推測其力峻猛,通過氣血通調迫使淤積排出。患者需「順患側臥」,使藥力集中於病所,加強局部作用。

推測功效機理

  1. 行氣散結:生薑、瓜蔞辛開散結,疏通乳絡氣滯。
  2. 清熱化痰:生瓜蔞、生甘草清解熱毒,化解痰瘀交阻。
  3. 溫通排淤:酒與煨薑溫通經絡,促進敗乳外排。

此方設計巧妙,通過藥物生制並用、酒煎助效,形成「散結—清熱—通絡—排淤」的治療鏈,契合古代對乳癰初起「急消其結」的臨床思路。

傳統服藥法


瓜蔞1個(半生,半炒),大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薑1片(半生,半煨)。
上銼。
用酒1碗,煮取1盞服。其痛一會不可忍,即搜去敗乳,臨臥再1服,順所患乳一邊倒臥於床上,令其藥行故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敗乳自退方,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七。 組成:瓜蔞1個(半生,半炒),大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薑1片(半生,半煨)。 主治:乳初結脹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