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升散

靈升散

LING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心經 18%
胃經 10%
肺經 10%
肝經 10%
心包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10%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包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升散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其開竅醒神、闢穢解毒的功效。

樟腦具有芳香開竅之性,可通達經絡、醒神開竅,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同時,其亦具闢穢解毒之效,可驅散瘴氣、解毒止痛,用於治療瘟疫、暑熱等症。

在靈升散中,樟腦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其開竅醒神、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各種因熱邪或毒邪入侵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

靈升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氣阻滯經絡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於寒性疼痛尤為有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花椒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靈升散方劑中加入花椒,可增強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寒性疼痛、經絡阻滯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升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靈升散主治「腸胃濕熱,鬱久生蟲」所致之口腔齒齦病證,具體症狀包括:

  1. 蟲蝕齒齦:牙齒被蛀蝕碎裂(齧齒齒碎)、牙齦被蟲咬而疼痛(齧齦齦痛)。
  2. 間歇性癢痛:不咬齧時微痛且牙齦發癢,或突然出現脹痛但驟然停止。

此類描述與中醫「蟲證」理論相關,認為濕熱鬱久可化生「蟲」,侵擾口腔(尤其齒齦),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齲齒、牙周疾病或寄生蟲感染(如蟯蟲)引起的異位症狀。方劑通過「升煉」法提取藥物精華,具殺蟲、止痛、燥濕之效。


組成與治療邏輯推理

1. 樟腦(5分)

  • 性味功效:辛、熱,有毒,歸心、脾經。傳統用於殺蟲辟穢、散腫止痛,外用可治疥癬、牙痛、濕瘡。
  • 本方作用
    • 殺蟲:直接抑制濕熱所生之「蟲」,緩解齧齒齦痛。
    • 止痛:辛熱走竄之性,能麻痹局部神經,減輕牙齦疼痛。
    • 透散濕熱:其揮發特性可透達鬱滯之濕熱邪氣。

2. 川椒紅(1撮)

  • 性味功效: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溫中止痛、殺蟲止癢之效,常用於蛔蟲腹痛、齒痛。
  • 本方作用
    • 協同殺蟲:與樟腦配伍增強殺滅寄生蟲之效。
    • 燥濕祛風:溫燥之性化解腸胃濕熱,減少「蟲」之滋生環境。
    • 止癢鎮痛:辛溫行氣,緩解牙齦癢脹不適。

3. 升煉製法原理

  • 密封加熱:透過「火升法」使藥物昇華,萃集精華於茶鐘蓋上。此法可能增強藥性揮發成分(如樟腦)的純度與滲透力。
  • 外用意涵:傳統中醫認為「蟲證」需以猛烈藥性直達病所,升煉後藥粉或可外敷(如塗擦齦部),迅速發揮殺蟲止痛效果。

整體治療邏輯

  • 標本兼治
    • 治標:樟腦與川椒紅直接殺蟲、麻痹止痛,緩解急性症狀。
    • 治本:川椒紅溫中化濕,間接調理腸胃濕熱環境,阻斷「蟲」之生成根源。
  • 藥性配伍:辛熱藥物組合共奏燥濕、殺蟲、通滯之效,契合「濕熱鬱久生蟲」之病機。

總結

靈升散以簡峻之藥配伍,針對「濕熱蟲蝕」之口腔症狀,通過殺蟲、止痛、燥濕三層次起效。其製法體現古人對藥物揮發性與純化的掌握,而樟腦與川椒的協同作用,則反映中醫「蟲證」治療中「以毒攻毒」與「溫通並行」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樟腦5分,川椒紅1撮。上藥分研碎,茶鐘蓋上,放銅勺內,稠面封四圍,勿令走氣,放風爐上微火升之。少頃覺樟腦氣透出,即取安放地上,候冷揭開,藥俱升在茶鐘底,刮下入瓷器密貯聽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靈升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組成:樟腦5分,川椒紅1撮。 主治:腸胃濕熱,鬱久生蟲,齧齒齒碎,齧齦齦痛,不齧則微痛齦癢,又或癢或脹痛忽然而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