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蜜皁丸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原因有二:
- 增潤滑性: 蜂蜜具有潤滑作用,能使藥物更容易滑過食道,降低服藥時對喉嚨的刺激,並有助於藥物在腸胃中更好地吸收,提高藥效。
- 增調和性: 蜂蜜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促進藥性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蜂蜜也有助於緩解藥物對腸胃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藥順應性。
蜜皁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治療皮膚感染、瘡瘍腫毒等。
- 潤腸通便: 皁莢富含皁苷,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便祕患者,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
此外,蜜皁丸中添加蜂蜜,可緩解皁莢的苦味,提高藥物的口感,並有助於藥物的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皂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痘瘡(天花病程)伴隨之重症:
- 大便不通:熱毒內蘊腸道,燥結阻滯,氣機壅塞。
- 發狂譫語:熱毒熾盛上擾心神,致神志昏亂。
- 小便紅赤:熱毒下注膀胱,灼傷血絡。
此三症皆反映「熱毒壅盛、津傷腑實」之病機。古代醫家以蜜皂丸納穀道(肛門給藥),急下通腑,使熱毒從下而泄,緩解危急。
二、組成與方義邏輯
蜂蜜(蜜2-3兩)
- 潤燥滑腸:甘緩滋潤,軟化燥屎,緩解腸道乾澀。
- 解毒緩急:中和皂角峻烈之性,避免過度刺激黏膜。
- 賦形作用:熬煉成飴,黏合皂角末,便於製成條狀栓劑。
皂角末(皂角末2-3錢)
- 辛開通竅:皂角辛鹹性溫,走竄力強,能刺激腸壁、促進蠕動,開塞通便。
- 滌痰通閉:傳統用於痰壅氣閉之症,此處借其「通泄」之力,導邪外出。
三、治療原理推演
- 直達病所:肛門納藥避開上消化道,直觸腸道末端,刺激直腸黏膜反射性引發排便,尤適高熱神昏、口服困難者。
- 「通下泄熱」連環效應:
- 釜底抽薪:燥屎得下,熱毒隨瀉而減,心神得安則譫語止。
- 津液自復:腑氣通暢後,氣化功能恢復,小便紅赤漸退。
- 潤燥相佐:蜂蜜制約皂角之燥烈,兼護腸道,防峻下傷陰。
四、配伍深意
此方體現「峻藥緩攻」之智:
- 皂角為「通關利竅之將」,蜂蜜為「柔潤護正之佐」,剛柔相濟。
- 栓劑形式局部起效,減少全身副作用,符合古代急症外治的靈活思維。
結語
蜜皂丸以簡馭繁,通過物理刺激與藥性協同,破解「熱、毒、閉」交結之勢,展現中醫「通腑泄熱」在痘瘡重症中的獨特應用。
傳統服藥法
蜜2-3兩,皂角末2-3錢。
熬蜜如飴,入皂角末拌勻,捻作挺子3-4條。
將1條納谷道中。如不通,再換1條,必通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蜜皂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四。 組成:蜜2-3兩,皂角末2-3錢。 主治:痘瘡。大便不通,發狂譫語,小便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