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煎止癢丹

蜜煎止癢丹

MI JIAN ZHI YA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腎經 20%
胃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4%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蜜煎止癢丹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其止癢殺蟲的功效。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陽散寒、燥濕止癢、殺蟲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陰囊濕疹、疥瘡等疾病,蛇牀子能起到溫陽散寒、燥濕止癢的作用,並能殺滅寄生蟲,達到止癢的目的。此外,蛇牀子與蜜糖相配,蜜糖能滋潤皮膚,緩解瘙癢,增強藥效,故蜜煎止癢丹中加入蛇牀子,可有效改善皮膚瘙癢症狀。

蜜煎止癢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燥熱或刺激性。由於止癢方劑常含有辛辣或苦寒之藥材,甘草有助於降低這些藥材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止癢等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緩解皮膚瘙癢症狀。甘草還可潤肺止咳,有助於改善因皮膚病引起的呼吸道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煎止癢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臟頭風」,古代醫籍中「臟頭風」多指肛門或直腸末端瘙癢難忍之症,可能伴隨濕疹、蟲蝕(如蟯蟲感染)或濕熱下注所致之局部不適。其特點為「癢而愈」,即外用塞肛後,瘙癡感迅速緩解,顯示方劑針對局部病理因素(如濕、蟲、風)奏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蛇床子(3錢)

    • 性味辛、苦、溫,入腎經,傳統用於燥濕殺蟲、祛風止癢,為皮膚及肛門濕癢常用藥。現代研究證實其揮發成分(如蛇床子素)具抗炎、抑菌(如白色念珠菌)、抗過敏作用,可直接抑制局部瘙癢反應。
  2. 楝樹根(3錢)

    • 即苦楝根皮,性味苦寒,有毒,入肝、脾、胃經,傳統用於殺蟲(尤對蟯蟲、蛔蟲),清熱燥濕。其有效成分「川楝素」能麻痹蟲體,配合蛇床子增強驅蟲效果,針對「蟲蝕作癢」之病機。
  3. 甘草(1錢)

    • 性甘平,調和藥性,緩解蛇床子、苦楝根皮之刺激性,並具抗炎、修復黏膜作用,減少肛門局部因搔抓導致的損傷。

三、配伍與給藥特點

  • 蜜煎導法:以蜂蜜為賦形劑,潤滑腸道,緩解塞藥不適,同時蜂蜜本身具抑菌、潤燥之效。藥末與蜜合煎成形,塞入肛門後緩釋藥性,直接作用於病灶。
  • 「聽其自化」:強調藥物在體內自然溶解吸收,避免過度刺激,適合黏膜脆弱區域。
  • 療效迅速:「1條即止」反映此方為急則治標之策,先止癢再調本,符合中醫外治「就近祛邪」原則。

四、推論延伸

此方結合「殺蟲祛濕(苦楝根皮、蛇床子)+緩和保護(甘草、蜂蜜)」的設計,推測其適用於:

  • 蟯蟲感染引發的肛門夜癢
  • 濕熱下注或局部真菌感染(如肛周濕疹)
  • 風邪挾濕之瘙癢(「無風不作癢」,蛇床子祛風)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藥傳統藥理,未涉及現代臨床驗證或劑量安全討論。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3錢,楝樹根3錢,甘草1錢。上為細末。
同蜜煎成,作1條,導入糞門,聽其自化。1條即止,癢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蜜煎止癢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四。 組成:蛇床子3錢,楝樹根3錢,甘草1錢。 主治:臟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