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滋任益陰煎方劑中使用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腎: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補益血脈: 龜板富含膠質,可滋陰潤燥,補益血脈。對於血虛所致的皮膚乾燥、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滋任益陰煎中加入龜板,旨在通過其滋陰補腎、補益血脈的功效,達到滋養腎陰、益氣養血、改善虛弱症狀的效果。
滋任益陰煎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滋任益陰煎主要針對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而砂仁可通達經絡,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 健脾開胃:砂仁還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腎陰虛導致的脾胃虛弱,促進食慾,增加營養吸收,從而更好地支持腎陰的滋養。
因此,砂仁的加入,既可以緩解疼痛,又能健脾開胃,有助於整體的陰虛調理,達到更好的療效。
滋任益陰煎方中加入豬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潤燥:豬髓性味甘平,入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益精髓之效。對於腎陰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二、填精益髓:豬髓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有效填精益髓,改善機體營養狀態,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
因此,滋任益陰煎方中加入豬髓,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滋陰益腎、填精益髓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滋任益陰煎中加入知母,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陰虛火旺、熱症等情況,知母可清降虛火,滋養陰液,達到滋陰降火的效果。
- 配伍相宜: 知母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生地、麥冬等,共同作用於滋陰補腎,協同增強滋陰效果。其苦寒之性亦可制約方中某些溫熱藥性,平衡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總而言之,知母在滋任益陰煎中起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補腎、改善陰虛火旺的功效。
滋任益陰煎方劑中包含銀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益腎陰:銀杏性平味甘,入肺、腎經,具有補益腎陰、改善腎虛的功效。滋任益陰煎主要針對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而銀杏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改善腦部循環:銀杏具有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延緩衰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腎陰虛導致的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綜上所述,銀杏加入滋任益陰煎中,可以起到補益腎陰、改善腦部循環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滋任益陰煎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滋任益陰煎多用滋陰補腎藥,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緩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傷陽。
- 增強補益作用: 甘草補脾益氣,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補益效果,使滋陰補腎的效果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滋任益陰煎主治功效分析
滋任益陰煎,由炙龜板、春砂仁、大熟地、豬脊髓、生川柏(蜜炙)、白知母(鹽水炒)、炙甘草、白果(鹽炒)組成。從《增訂通俗傷寒論》的多篇引文中,可以歸納出該方主要針對肝腎陰虛,沖任不固,肝陽下逼任脈所致的遺精、帶下、胎漏、小產等症,具有滋陰潛陽,清肝益腎,固攝衝任的功效。
根據古文內容,滋任益陰煎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肝陽下逼任脈,男子遺精,婦女帶多,胎漏小產:
- 《增訂通俗傷寒論》明確指出該方主治"肝陽下逼任脈,男子遺精,婦女帶多,以及胎漏小產等症",並認為這些症狀"雖多屬任陰不固,實由於衝陽不潛"。
- 還指出該方可用於治療"伏暑下陷衝任"引起的"男子精遺夢泄,女子帶多血崩",以及"沖咳沖呃沖厥"等症。
- 治療原理:炙龜板滋陰潛陽,補益肝腎,固攝衝任,為君藥;熟地滋養腎陰,填精益髓,與龜板共滋任陰;知母、黃柏清瀉肝腎之火,並能堅陰,防止陰虛火旺,損傷任脈;砂仁行氣和中,防滋膩礙胃,並能引諸藥下行;豬脊髓填補精髓,增強滋陰之效;炙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益氣健脾;白果收斂固澀,可止遺精、帶下。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潛陽,清肝益腎,固攝衝任之功,從根本上治療肝陽下逼任脈所致的諸症。
強調辨證論治,與他方合用:
- 《增訂通俗傷寒論》在論述中,將滋任益陰煎與多個方劑進行了比較和鑒別,並提出了該方與其他方劑合用的情況,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神。
- 例如,根據陰虛火旺的不同臟腑,提出了阿膠黃連湯、丹地四物湯、黑歸脾湯、清燥救肺湯、知柏地黃湯等不同的主藥,而滋任益陰煎則主治"衝任陰虛"。
- 在治療伏暑兼沖氣上逆時,提出用新加玉女煎清肝鎮沖;在治療血證時,提出用滋任益陰煎加龍骨、牡蠣育陰潛陽;在治療房勞後外感病時,提出可根據病情加減使用滋任益陰煎。
注重治本,兼顧善後:
- 《增訂通俗傷寒論》在論述中,不僅關注疾病的治療,還強調治本和善後。
- 例如,在治療血證時,指出"絡血雖寧,而去血既多,陰液必虛,陰虛則陽無所附,故終以補虛為善後收功之法",並提出了多種補益臟腑的方劑。
- 在治療"熱入精室"時,強調"急宜救陰泄濁,峻瀉其交蒸之火,以存真陰",並提出了滋任益陰煎加減方以及外用通竅透邪法。
總結:
滋任益陰煎以炙龜板、熟地滋陰潛陽、固攝衝任為核心,配伍知母、黃柏清瀉肝腎之火,砂仁行氣和中,豬脊髓填補精髓,炙甘草調和諸藥,白果收斂固澀。該方主要針對肝腎陰虛,沖任不固,肝陽下逼任脈所致的遺精、帶下、胎漏、小產等症,通過滋陰潛陽,清肝益腎,固攝衝任等作用,達到標本兼顧的治療目的。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該方可能通過調節內分泌、改善生殖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等多方面機制發揮其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炙龜版4錢(杵),春砂仁3分(拌搗大熟地4錢),豬脊髓1條(洗切),生川柏6分(蜜炙),白知母2錢(鹽水炒),炙甘草6分,白果10粒(鹽炒)。
清肝滋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任益陰煎,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炙龜版4錢(杵),春砂仁3分(拌搗大熟地4錢),豬脊髓1條(洗切),生川柏6分(蜜炙),白知母2錢(鹽水炒),炙甘草6分,白果10粒(鹽炒)。 主治:清肝滋任。主治:肝陽下逼任脈,男子遺精,婦女帶多,以及胎漏小産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