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蛤散

魁蛤散

KUI HA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24%
膀胱經 10%
心經 10%
肺經 10%
肝經 10%
腎經 10%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魁蛤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白朮為常用的健脾藥,能補脾氣、燥脾濕,對於脾虛所致的食少乏力、腹脹便溏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魁蛤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可以增強脾胃運化,改善痰濕積聚,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此外,白朮還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進一步改善痰濕積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魁蛤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陽明胃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魁蛤散主治風寒濕痺,肢節疼痛,桂枝可以溫煦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提高藥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藥性:魁蛤散中含有其他寒涼藥材,如石決明、牡蠣等,桂枝的溫性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寒性,避免過寒傷陽,使藥性更加協調,更利於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魁蛤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魁蛤散主治「小兒陰㿉」(即小兒疝氣,泛指陰囊腫脹或腸道下墜至陰囊之症)。此方針對小兒下焦虛寒、氣化失常所致之陰囊腫痛,以溫散寒濕、固攝下元為治則。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魁蛤(細研)
      魁蛤為貝類,性咸平,傳統用於軟堅散結、利水消腫。其咸能下行,可緩解陰囊水腫或結聚之症,配合溫藥以助氣化。
    • 狗陰(炙黃)
      狗外腎(睾丸或陰莖)為血肉有情之品,性溫,古代用以「以形補形」,溫腎壯陽、固攝下焦。炙後增強溫性,適用於下元虛冷之疝氣。
    • 白朮(半兩)
      健脾燥濕,補中焦以運化水濕,防濕濁下注陰囊。與桂心同用,能溫脾腎之陽,斷寒濕之源。
    • 桂心(一分)
      辛甘大熱,溫通經脈、散下焦寒凝,助陽化氣以解陰寒鬱結之疝痛。
  3. 配伍特點與治療機理

    • 標本兼顧:以魁蛤軟堅治標,狗陰、桂心溫腎治本,白朮健脾防濕。
    • 溫散並行:桂心之辛散配合狗陰之溫補,共逐下焦寒濕;魁蛤之咸軟佐以白朮之升,調節氣機升降。
    • 劑型與服法:散劑速效,粥飲調服護胃,酒送增藥力,契合小兒體質與疝氣急症需求。

此方體現「寒者溫之」「結者散之」之法,通過溫腎、健脾、散結三途逕,調節小兒稚陽之體的下焦氣化功能,從而緩解陰㿉。

傳統服藥法


魁蛤3分(細研),狗陰1具(炙令黃),白朮半兩,桂心1分。
上為散。
1-2歲兒,每服半錢,空心粥飲調下,晚後再服,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魁蛤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魁蛤3分(細研),狗陰1具(炙令黃),白朮半兩,桂心1分。 主治:小兒陰(疒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