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蘘荷湯
XIANG 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蘘荷湯原方中確有犀角,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之效。對於熱毒熾盛、神昏譫語、高熱煩躁等症狀,犀角可起到清熱解毒、降火安神的作用。
- 涼血止血: 犀角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
然而,由於犀角屬於瀕危動物的角,現今已被禁止使用,因此蘘荷湯的現代臨牀應用中,已不再使用犀角,而是使用其他具有類似功效的藥物替代。
蘘荷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蘘荷湯主治血熱妄行之崩漏,而地榆可收斂止血,幫助控制出血量,緩解崩漏症狀。
- 清熱解毒: 地榆亦能清熱解毒,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等症狀,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蘘荷湯中加入地榆,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促進病情恢復。
蘘荷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作用。蘘荷湯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咽喉腫痛,改善聲音嘶啞的症狀。
二、配合蘘荷: 蘘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消腫止痛的作用。桔梗與蘘荷相配伍,一宣一利,協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化解痰濁,消除咽喉腫痛,達到清熱利咽、止咳化痰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蘘荷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蠱毒痢血」。蠱毒痢爲中醫病名,泛指因感染穢毒、濕熱,或飲食不潔,導致腸道腐敗化膿,血絡受損之痢疾,症見痢下挾膿血、腹痛劇烈,甚則神昏譫語。此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爲主,針對小兒體質稚嫩,穢毒內侵之證。
組成藥物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蘘荷根(辛溫)
- 醫籍載其「主蠱毒」、「破血痢」,《名醫別錄》言其能解穢濁之毒,擅長化濕行氣。此方取其辛散之力,開鬱結、透邪外達,兼能緩解腹痛。
犀角屑(苦鹹寒)
- 爲古代涼血解毒要藥,主「解蠱毒疰氣」、「療熱毒血痢」。《本草綱目》強調其能清心肝血分熱毒,針對痢血熱入營血之證,防止毒邪內陷心包。雖今禁用,可依古意代以水牛角。
地榆(苦酸微寒)
- 專入下焦血分,《日華子本草》謂其「治腸風下血」,善澀腸止血,兼能清熱解毒。與犀角配伍,一清一澀,共止痢血。
桔梗(苦辛平)
- 爲「舟楫之劑」,既能宣肺氣、開提排膿(《神農本草經》),又可載藥上行,調暢氣機。於此方中助蘘荷宣透毒邪,兼防濁陰下迫。
全方配伍原理
此方以「清解血毒」爲核心:
- 蘘荷根+桔梗:辛散透邪,調氣化濕,從氣分疏導毒熱。
- 犀角+地榆:直清血分熱毒,涼血止血,針對痢血之標。
四藥相合,分消氣血兩燔之勢,使蠱毒得解、痢血自止。古人用於小兒,取其量輕力專(總藥量僅八分),避免過劑傷正,體現「治上焦如羽」之妙。
傳統服藥法
蘘荷根2分,犀角(屑)2分,地榆2分,桔梗2分。
上切。
以水2升,煮取九合,去滓,服1合,至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蘘荷湯是一張清熱解毒、止血止痢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蠱毒痢血。由於方中含有犀角,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蘘荷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組成:蘘荷根2分,犀角(屑)2分,地榆2分,桔梗2分。 主治:小兒蠱毒痢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