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散

華佗散

HUA T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0%
腎經 15%
肺經 14%
心經 9%
胃經 9%
膀胱經 4%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華佗散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痙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痙攣、口眼歪斜等症。
  2. 開竅醒神: 天南星性溫,能通經活絡,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等症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華佗散中加入天南星,能更好地發揮祛風止痙、開竅醒神的功效,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病症。

華佗散中包含劉寄奴,主要是因為其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的功效。

劉寄奴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對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瘀血腫痛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華佗散作為一種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的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加入劉寄奴,正是為了利用其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華佗散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補火助陽的作用。華佗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病症,如腹痛、嘔吐、腹瀉等。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肉桂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並具有止痛的作用。華佗散中加入肉桂,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氣滯導致的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華佗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華佗散作為治療風寒濕痹、腰膝疼痛的方劑,細辛可溫經散寒,祛除寒邪,緩解疼痛。
  2. 通鼻竅: 細辛亦可通鼻竅,利鼻塞。華佗散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蒼朮、羌活等,共同發揮散風寒、通鼻竅之功,對於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佳效果。

在中藥方劑[華佗散]中,豬牙皂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豬牙皂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對於治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問題有效。此外,豬牙皂還能幫助止血,促進傷口愈合。

華佗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溫中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可溫暖脾胃,止痛止嘔,尤其適合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

華佗散本身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要功效,丁香的加入則進一步加強了溫中散寒的作用,並能有效緩解胃寒所致的嘔吐症狀,使藥效更為全面。

華佗散中含有「急性子」,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

急性子,即為決明子,性寒味苦,入肝經、腎經。其清熱瀉火,可降肝火,並能利水消腫,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華佗散作為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方劑,加入急性子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華佗散中加入茴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 溫中散寒: 茴香性溫,味辛,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 行氣止痛: 茴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解除氣滯,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例如腹痛、胸痛等,有一定療效。

因此,華佗散中加入茴香,既能溫中散寒,又能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華佗散中加入山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暖脾胃,助消化:山奈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脘腹冷痛等症,山奈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

2. 驅寒止痛,止咳化痰:山奈還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對於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山奈可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在華佗散中,山奈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驅寒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華佗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華佗散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獨活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活血通絡:獨活兼具活血通絡之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改善肢體痺痛。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經絡阻滯,獨活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循環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疼痛。

華佗散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是為了其「引血下行」之功效。

當歸尾性溫,入肝經,其藥性較當歸身偏於下行,能引血下行,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華佗散為活血化瘀、止痛止血之方,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當歸尾的加入,能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更好地治療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

華佗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化痰、健脾燥濕,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狀,提升脾胃運化功能。

二、 和胃降逆: 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在華佗散中,陳皮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相關症狀。

總之,陳皮在華佗散中起到理氣健脾、和胃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華佗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骨斷筋縮,骨節脫臼,不得轉動」,屬跌打損傷、筋骨錯位之證。其核心作用為「定痛、接骨、舒筋」,透過外敷膏藥形式,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局部腫痛,促進筋骨復位與修復。

二、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本方以「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為主,輔以「溫通經絡、整復筋骨」之品,可分為以下幾類藥物:

1. 活血化瘀、止痛續筋

  • 乳香、沒藥(均炙用):活血行氣,消腫止痛,為傷科要藥,尤擅長促進筋脈修復。
  • 歸尾:專主活血,破血行瘀,針對跌撲損傷之瘀血停滯。
  • 劉寄奴、落得打:散瘀消腫,活血通絡,助損傷組織修復。
  • 急性子:性猛善走,破血消積,助散結消腫。

2.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 肉桂、細辛、丁香、大茴香、三柰:辛溫之品,溫通經脈,散寒除濕,改善局部氣血凝滯。
  • 羌活、獨活:祛風濕、舒筋活絡,針對關節腫痛、活動不利。

3. 散結消腫、開竅通閉

  • 生南星:化痰散結,消腫止痛,外用可緩解筋絡拘攣。
  • 牙皂:辛散走竄,開竅通絡,助藥力滲透。

4. 理氣行滯、調和藥性

  • 廣皮(陳皮):理氣健脾,防諸藥過於辛溫燥烈。
  • 川續(或為川續斷):補肝腎、續筋骨,助損傷後期恢復。

三、治療原理

  1. 局部活血:乳香、沒藥、歸尾等直接改善患處血瘀,消腫定痛。
  2. 溫通經絡:肉桂、細辛等溫藥促進氣血運行,解除寒凝氣滯。
  3. 鬆筋整復:南星、牙皂、羌活等鬆解筋絡拘急,助關節复位。
  4. 外敷增效:全方研末外貼,使藥力直達病所,避免內服辛燥傷正。

四、方劑特點

  • 攻補兼施:以活血破瘀為主,佐以溫補肝腎(如川續斷),適合急性損傷初期。
  • 辛香走竄:多數藥物具辛溫氣味,能穿透皮膚,增強藥效。
  • 外用安全:生南星等劇毒藥經外用,減低內服風險。

綜上,此方體現中醫傷科「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結合「活血、溫通、理氣、散結」四法,標本兼顧,專為筋骨錯位、疼痛難動之證而設。

傳統服藥法


炙乳香1錢,炙沒藥1錢,生南星1錢,劉寄奴1錢,肉桂2錢,細辛1錢5分,牙皂1錢,丁香1錢,急性子2錢,大茴香1錢,三柰1錢,羌活1錢,獨活1錢,歸尾2錢,川續1錢,廣皮1錢,落得打1錢。
定痛,接骨舒筋。
上為細末。
摻膏藥上貼之,5日1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華佗散, 出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組成:炙乳沒1錢,生南星1錢,劉寄奴1錢,肉桂2錢,細辛1錢5分,牙皂1錢,丁香1錢,急性子2錢,大茴香1錢,三奈1錢,羌獨活各1錢,歸尾2錢,川續1錢,廣皮1錢,落得打1錢。 主治:定痛,接骨舒筋。主治:骨斷筋縮,骨節脫臼,不得轉動。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