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醒神益氣湯中包含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益智開竅,振奮精神: 遠志性味苦辛,歸心、肺經,具有益智開竅、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因心脾兩虛、神志恍惚、健忘失眠等症狀,遠志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有助於恢復精神狀態。
- 補氣升陽,增強體力: 醒神益氣湯常用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昏眼花等症狀。遠志除開竅益智外,也具有一定的補氣作用,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人體的元氣,改善體力下降等狀況。
醒神益氣湯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開竅醒神: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的功效。其芳香之氣可振奮心脾,有助於改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
- 益氣健脾:石菖蒲還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恢復體力,改善氣虛乏力等症狀。
因此,石菖蒲在醒神益氣湯中,起到開竅醒神、益氣健脾的雙重作用,可有效改善神志不清、體虛乏力等症狀,故為方中不可或缺之藥。
「醒神益氣湯」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歸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其可有效改善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導致的頭昏腦脹、精神不振等問題,有助於提神醒腦,恢復精神氣力。
二、補益心脾:茯神還具有補益心脾的作用,能增強心脾功能,改善氣血運行,進而提升身體抵抗力,緩解疲乏無力等症狀,促進整體身體機能的恢復,達到益氣醒神的效果。
「醒神益氣湯」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振奮心陽: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心陽不足、陽氣衰微導致的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狀,附子能溫補心陽,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達到醒神益氣之效。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附子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例如,附子與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合用,能增強補氣效果;與桂枝、生薑等溫陽藥材合用,能加強溫陽散寒作用。因此,附子在「醒神益氣湯」中起著重要作用,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最佳療效。
醒神益氣湯中包含犀角,主要是因為犀角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攻心、神志不清等症狀。
- 鎮驚安神: 犀角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
然而,由於犀牛是瀕危物種,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因此,現代中醫藥學已開發出許多替代藥材,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其藥效與犀角相似,可作為醒神益氣湯的替代品。
醒神益氣湯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醒神開竅: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定驚、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因熱邪上擾心神,導致神志不清、昏迷不醒、驚癇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羚羊角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醒神益氣湯中加入羚羊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醒神開竅、活血化瘀等作用,有效改善因熱邪上擾或氣血瘀滯所致的相關症狀。
醒神益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醒脾開胃: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可疏肝解鬱,健脾作用可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提振精神。
-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陳皮具備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祛除痰濕,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對於因脾虛濕困而導致的頭昏腦脹、精神不振,陳皮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陳皮在醒神益氣湯中的加入,可謂相得益彰,既能理氣健脾,又能燥濕化痰,共同達到醒神益氣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醒神益氣湯主治「肝昏迷」,屬中醫「神昏」「閉證」範疇。肝昏迷多因熱毒內陷、痰濁蒙竅,或氣陰耗傷、心神失養所致。此方結合開竅醒神、清心解毒、益氣固脫之法,針對肝病重症出現的神志昏迷、煩躁譫語、氣弱脈微等證候,體現「急則治標」「標本兼顧」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開竅醒神:
- 石菖蒲:化痰開竅,醒神益智,擅解痰濕蒙蔽之昏瞀。
- 犀角粉(今多用水牛角代):清心涼血,解毒定驚,針對熱毒擾神之高熱神昏。
- 羚羊角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協同犀角抑制肝風內動之痙厥。
益氣安神:
- 石柱參(人參類):大補元氣,固脫復脈,挽救氣虛欲脫之危候。
- 茯神:寧心安神,利水滲濕,兼顧心神不寧與濕濁內停。
- 炒棗仁:養肝血、安心神,緩解虛煩不眠。
溫陽化痰:
- 熟附片:回陽救逆,溫補脾腎,助人參振奮陽氣以抗陰濁上泛。
- 炙遠志:交通心腎,祛痰利竅,強化石菖蒲化痰開竅之功。
- 廣陳皮:理氣化痰,醒脾和中,防滋膩礙胃,助氣機條達。
急救備用法:
- 深度昏迷時加「人參煎湯化服至寶丹」,加強開竅(至寶丹)與固脫(人參)之力,針對痰熱內閉、元氣衰微之重症。
【方劑特點】
- 寒溫並用:犀角、羚羊角清熱涼血,附片溫陽,共制肝昏迷之寒熱錯雜病機。
- 標本同治:開竅治標(菖蒲、遠志),益氣固本(人參、附子),兼顧邪實正虛。
- 層次分明:輕症單用湯劑,重症加至寶丹,體現中醫「因證施治」的靈活性。
【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可調節中樞神經功能,改善腦代謝(如菖蒲揮發油促甦醒),抗驚厥(羚羊角),強心(人參、附子),並通過清熱解毒成分(犀角)減輕肝性腦病之毒素積聚,整體達醒神、護肝、扶正之效。
傳統服藥法
炙遠志9克,炒棗仁9克,石菖蒲9克,石柱參9克,茯神12克,熟附片6克,犀角粉0.9克(沖服),羚羊角粉0.9克(沖服),廣陳皮3克。
開竅醒神,清心益氣。
濃煎,溫服。若深度昏迷,另用人參15克煎水化服至寶丹一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醒神益氣湯, 出處:《古今名方》引《肝硬變腹水證治》。 組成:炙遠志9g,炒棗仁9g,石菖蒲9g,石柱參9g,茯神12g,熟附片6g,犀角粉0.9g(衝服),羚羊角粉0.9g(衝服),廣陳皮3g。 主治:開竅醒神,清心益氣。主治:肝昏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