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散

桂枝散

GUI Z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七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20%
脾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膀胱經 9%
心經 9%
腎經 9%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散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桂枝散主要治療風寒表證,但若患者兼有肝氣鬱結、胸悶氣短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使氣機暢達,配合桂枝溫經散寒,協同作用,更能有效緩解患者不適。
  2. 助陽化氣:桂枝散以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等溫陽散寒藥物為主,枳殼加入其中,能促進藥物化氣,使藥力更易到達病所,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也能幫助陽氣運行,改善患者寒邪入侵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

桂枝散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桂枝溫經散寒,調和營衛: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調和營衛、解肌發表、通痺止痛的功效。桂枝散用於風寒表證,症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肢體痠痛、脈浮緊,桂枝溫經散寒,解表發汗,緩解患者的寒邪束表症狀。

2. 桂枝協調其他藥物:桂枝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芍藥、生薑、大棗等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桂枝溫散寒邪,芍藥養血柔肝,生薑溫中止嘔,大棗補中益氣,協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調和營衛、解肌發表、和解脾胃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枝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因驚傷肝,脅骨裏疼痛不已」,意指因驚嚇或其他情志因素導致肝氣受損,經脈氣機鬱滯,進而引發脅肋部深層疼痛。肝主疏泄,驚恐易擾動肝氣,使氣血失和,絡脈不通則痛。此證屬「肝鬱氣滯、經絡不通」,可能兼有風寒外束或化熱之象(如疼痛持久、局部鬱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解表散寒、疏風通絡

    • 麻黃、桂枝、葛根:三藥協同發汗解表,針對可能伴隨的外感風寒或經絡受寒。
      • 麻黃開腠理,散寒邪;
      • 桂枝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 葛根升津舒筋,緩解項背拘急(此處或借其舒緩肝經鬱滯之效)。
    • 生薑、蔥白:煎服時加入,增強辛溫透表之力,助藥勢外達。
  2. 清泄鬱熱、調和肝肺

    • 石膏:性寒清熱,配伍麻、桂可防辛溫過度化火,兼清肝肺鬱熱(脅痛久可能化熱)。
    • 赤芍藥:涼血活血,化瘀止痛,針對肝鬱化熱或血絡瘀阻之脅痛。
  3. 調理氣機、緩急止痛

    • 杏仁:降肺氣,助肺氣宣降以調肝(肺主氣,肝鬱常侮肺);
    • 炙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與芍藥配伍可柔肝解鬱。

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以「外散風寒、內調肝肺」為核心,表裏兼顧:

  • 表證層面:透過麻黃、桂枝等解表發汗,消除外邪對經絡的束縛;
  • 裏證層面:赤芍、石膏清肝熱,杏仁調肺氣,間接疏肝解鬱;
  • 疼痛對症:葛根、芍藥舒筋活絡,甘草緩急,直接針對脅肋疼痛。

可能的治療機轉推論

  1. 發汗解表以開鬱:驚恐後氣機閉塞,透過發汗宣通陽氣,使肝氣得舒;
  2. 清熱活血以止痛:肝鬱化熱或血瘀導致的疼痛,藉石膏、赤芍清熱化瘀;
  3. 肺肝同調:杏仁降肺氣,助肝氣條達(佐金平木),符合「脅痛屬肝,治兼肺氣」的古法。

總結
桂枝散融合解表、清裏、調氣三方之力,既針對「因驚傷肝」的情志病因,又處理「脅骨疼痛」的經絡症狀,體現「從外透邪、從內疏鬱」的整體辨治邏輯。

傳統服藥法


桂枝半兩,葛根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石膏1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粗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瘧疾原發性高血壓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散, 出處:《聖惠》卷十五。 組成:桂枝3分,黃芩3分,麻黃3分(去根節),石膏1兩。 主治:時氣1日,頭痛壯熱,骨節疼痛。

桂枝散, 出處:《本事》卷七。 組成:枳殼1兩(小者,去瓤,麸炒黃),桂枝(去皮)半兩(不見火)。 主治:因驚傷肝,脅骨裏疼痛不已。

桂枝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組成:桂枝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 主治:發汗。主治:四時傷寒並時氣。

桂枝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引《廣南四時傳方》。 組成:官桂、甘草、青橘皮(去瓤)、乾薑(炮)、牽牛子(生用)各等分。 主治:時疾瘧痢。

桂枝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桂枝1分,獨活1分,麻黃(去根節)1分,赤芍藥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防風(去蘆頭)1分,細辛1分。 主治:小兒中風,口噤,四肢拘急。

桂枝散,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桂枝半兩,葛根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石膏1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熱病2日,頭痛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